本版导读
牛羊有了“口粮田”
本报讯 “遍野碧草生,不见放牛羊”已成为永寿县农民的自觉行动,这是该县推行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举措后的最大收获。
永寿县是我国最大的布尔山羊基地,全县近一半以上的农民依靠布尔山羊致富,农民耕种用牛当役力。过去,农民养牛养羊喜欢放牧,任由牛羊自由啃吃,一些地方的草丛让牛羊吃个净光,民间流传“羊嘴是个铲铲,有草不留根根”。同时,永寿县又是个半山区,植树种草费人费力,不解决牛羊吃草问题,仅靠维护加罚没,水土保持工作难以开展。面对农民增收和水土保持的矛盾,永寿县各级政府积极想对策。很快,经过多方调查,政府部门引进了优良牧畜饲料——苜蓿,号召养牛养羊户每户人均种植半亩苜蓿。该县的御驾宫乡、度马、监军等乡镇率先推行牧草种植。由于苜蓿是一种优良牧草,人畜都可食用,还解决了半干旱区农民的吃菜问题,受到了农民欢迎。御驾宫乡西庄村民郭红旗养了两只布尔山羊,他的羊一直圈在圈里,面对野生牧草,这位憨厚的农民说,过去村里人放牛羊吃草,乡上成立了护林护草队还看不住,罚款吧,有人还为几元钱大吵大闹。现在种了牧草,自家牛羊吃不了,还可以卖给养殖大户挣钱呢。他给笔者算了一笔帐,单种粮食赔钱,苹果这两年价格一路下跌也挣不了几个钱。他家种了3.5亩苜蓿,除过自家牛羊吃,打下的干饲料还能卖几千元,挺划算。在该县的度马、监军等乡镇笔者了解到,牛羊不去野外吃草已让这些乡镇几年前特意成立的护林护草队员无事可做。一位基层乡长指着去年牛羊乱吃青草的罚设记录给笔者看,一共罚了五户23元钱,今年则一分都没有。相反,这个乡的林草面积增加了近2成。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