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科研经费少 科技含量低 研发目光短
我省企业何时走上科技创新前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十多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各部门积极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科技兴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全社会科技意识普遍增强,科技发展迅速,科技进步已成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省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很弱,可以说,并没有走上科技创新的前台,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今年早些时候,我省发布的2000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 D)资源清查主要结果显示: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包括全时专职人员和非全时兼职人员)共计15.5万人,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6.61万人,占42.63%,小型工业企业1.11万人,占7.18%,两者加起来接近50%;全省科技活动单位共申请专利638件,企业申请专利为420件,占总计的65.83%;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2000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49.46亿元,占全省当年GDP的比重为2.98%,远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6.53亿元,占33.42%,较上年增长70.7%。今年,省经贸委更是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投资140亿元打造企业创新“大脑”。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省企业在许多方面具备创新的优势,那为何至今还没有真正走上科技创新前台?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说,我省企业科技创新的总规模虽有显著增长,但经费强度仍然很低,多年来大中型工业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在0.7%以下徘徊,而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这一指标为2.5%—4.0%左右。这说明我省企业科学研究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较弱,企业的技术密集度较低。
今天,企业竞争正由生产阶段前移到研究开发阶段,但我省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水平较低,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占比重很少,大多仅仅限于产品和工艺的开发,缺乏科技含量高的原始性创新。在2001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项目中,以企业为主完成的占不到20%;而2000年全省科技活动单位发表的25389篇科技论文中,工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合在一起,还占不到10%。这些使得我省企业难以掌握核心技术,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差,无法形成跨跃式的发展。
眼前利益也影响了企业对研究开发活动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水平。现在企业的竞争正越来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企业如果不能迅速走向科技创新的前台,将最终形成过度的对外技术依赖,这远比资金依赖、市场依赖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难以摆脱。但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我国不规范、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就会因为投资科技创新活动见效慢而不愿意投入。2000年,在全省R&D经费支出中,来自企业的资金为15.96亿元,占总数的32.27%,与全国此项比重的平均数50.9%相差很远。我省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的不足由此可见一斑。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