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历史的见证
——三代宝天人与变化的钢轨
爷爷亢天福在解放前就来到宝天线(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干养路工,那时的宝天线因受山洪、泥石流、山体崩塌及战争的侵袭几乎不能正常使用,运输经常中断。那时候宝天线用的钢轨是37轨(每米重37公斤),火车跑不快。爷爷称得上是宝天铁路的元老。妈妈亢桂荣1979年接替爷爷继续在宝天线上日夜奔波,这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开始,她参与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宝天铁路。这时的宝天线已换上了43、50轨,线路条件大为改善,山体病害得到整治,运营能力显著提高。作为外孙女的尚媛媛2001年来到宝天线,这正是新世纪的第一年,这时候的钢轨早已变成了60轨。她见证了新世纪的宝天铁路:一条从爷爷那个时代宝鸡到天水火车要跑一个星期到现在只需2—3个小时的“新铁路”;还有一条正在修建的高标准宝天二线也将于2003年6月底通车。看到现在的景象,作为“老宝天”的爷爷感到了欣慰……
张荣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