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妈妈接送队
——下岗女工田胜英就业记
每天清晨7时40分,一位中年妇女会骑着一辆帆篷三轮车准时停在西安市实验小学的门口,把六七个孩子送入学校。知情的人知道下岗女工田胜英一天的工作从这里开始了。
田胜英是原新城电扇厂一名普通的工人,1993年由于厂里效益不好,只有三十出头的她下岗了。孩子还要上学,一家的生活靠着丈夫微薄的薪金难以维持,田胜英感到了压力和茫然。当了十来年工人的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她给别人卖过鞋,自己卖过煎饼,可终因不擅长经营,最后还是竹篮打水,落了个白辛苦。1998年,就在田胜英痛苦愁肠之际,她得知妇联为下岗女工办起了免费家政培训班的消息,田胜英想,只要参加了培训,就会多学门技巧,掌握一些知识,就可能找到一份工作。培训班结束后,许多姐妹们找到了工作,有的去跑保险,有的做了服务员……田胜英却没有找到,这时新城区妇联结合下岗女工的特点,找到了能够吃苦的田胜英。妇联主席陈静玲把她叫进办公室,建议她做“接送孩子上学”的家庭服务,一个孩子按每月接送次数收费100—120元。当时,这在西安还算得上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否能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田胜英一口答应下来,她下决心一定要干好这件事。
妇联为田胜英投资了1000元买了三辆三轮车,鼓励她搞家庭服务,妇联的同志还和她一起拿着“小学生接送队”的招生简章到区小学进行宣讲,并把简章发给前来学校接送孩子的家长。开始家长们看着这份简章嘴上不停地说着“好、好!这个办法不错。”可是谁也不愿意把自己孩子的接送任务交给这个新开业的“接送队”来做。招生工作开展了整整一周时间还是没有一个生源。这时,田胜英的热情被浇了一盆凉水,最后还是在妇联的帮助下招到了一位熟人的孩子。“一个孩子我也要送”就这样田胜英开始了她的工作。她早上骑着三轮车准时到孩子家门口,接上孩子送到学校,中午又将孩子接回送到家。就这样接了送、送了接,田胜英坚持着……时间长了,田胜英经常出现在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们也慢慢地熟悉了她,陆陆续续有家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接孩子的任务暂时交给了她。为了让家长们信任,田胜英每天早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自己身体有病都准时到每个孩子的家门口,有时孩子坐上车吵架,她像妈妈一样耐心地教导,如果孩子因学校有事放学晚了,她把每个孩子送回家时都要向家长解释清楚。她让家长把每月的接送费用交给妇联,她到妇联拿。慢慢地孩子熟悉了她,家长也熟悉了她。主动找她的家长多了……现在田胜英每月可以收入500元左右。
12月24日,大雪纷飞,记者见到了朴实爽朗的田胜英,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接的全是西安供电局家属院的孩子,有的孩子坐了好几年车都长大了还不愿自己搭公交。说实在话,我喜欢这份工作,它让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乐趣……”为了让下岗的邻居也有事干,田胜英给了她一部车子,以她的名誉做担保组成了两个人的“妈妈接送队”。下午4时30分,雪花还在零星地飘着,田胜英推起了她的三轮车和同伴一起又开始了她的工作……
本报记者 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