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22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也谈对“一把手”腐败的监督 金越:“年夜饭”不会太“菜” 赶回老家过绎 图片新闻 节目送花有讲究 广告 车轮滚滚奔繁荣 于无声处听惊雷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也谈对“一把手”腐败的监督

□文/若白

反腐斗争,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关乎社稷安危,已成社会的共识。这方面的鸿篇高论汗牛充栋,实在用不着多议。如何有效地防腐反腐,倒是更应着力研究的关键。尤其是对“一把手”的腐败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在,论者多以为是我们的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云云。其实,这个问题,仔细想想也不尽然。回顾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为了防堵领导干部的腐败发生,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80年代的整党,90年代的“三讲”,其声势力度不可谓不大;同时,我们也有党的“大法”——党章,又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准测》、《不准》以及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条例》;甚至包括如何管住官员们肥吃海喝的嘴巴的红头文件也不少。然而效果仍不理想。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个问题:什么制度、机制才管用呢?除了健全制度,改革机制,还应该做些什么?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被推翻的。”同样的道理,无论多么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多么好的管理机制,如果防碍了某些人的私欲和野心,他还会老老实实去遵循吗?这里我也想起民间老百姓的一句格言:“锁子只锁君子难锁小人。”锁子不也是制度、禁令吗?对于盗贼,尤其是遇上如盗跖这类人物,恐怕不仅没有多少约束力,他还可能“负匮揭箧担囊而趋”。这样说,绝非要把制度法令一笔勾销,完全否定。只是觉得“唯制度论”,未免有点形而上学。实事求是地说,世界上恐怕根本找不到“最完备的制度”。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遍览古今中外各种社会制度,尚无彻底消灭官吏腐败的成例,仅有存在腐败的面大还是小,程度轻还是重而己。

制度也好,机制也好,都是人制订出来的,也是要人来维护执行的。如果有什么人不执行,破坏它,而其他的人视而不见,或因循苟且,左盼右顾,那就可能长堤溃于小小蚁穴,大厦倾于一木之朽。法律、制度、道德是维护国家社会基本秩序的三道防线。“依法治国”当然重要。但法也是制度,是制度的极致,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得已而为之的。第一道防线首先应是社会公共道德,它是基础。倘偌这一道防线太薄弱,甚至出现了“礼崩乐坏”,那么法律、制度也就会成为无物。因此,“依法治国”实在是主要之论,可惜,对于它的贯彻,尚无令人更为满意的措施。

“领导班子”这个词儿,是整天挂在人们嘴上的词儿,熟悉得再不能熟悉了。既然是班子,大抵有十个八个成员,甚至更多。而且党章明确规定班子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班长(一把手)只是其中一员,制度并没有给他独断“乾纲”的权利。然而,为什么会在一些地方出现“一把手”称王称霸,无人监督的现象呢?那些二把手、三把手等等,他们都干什么去了?难道对于“一把手”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毫无察觉?我敢斗胆说,凡是“一把手”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班子,其它成员一定多是无才无识的庸才或拍马溜须的奴才,有的可能还是怀有私心的小人。否则,“一把手”是霸不起来的。老百姓常说:“坏人是老好人惯的。”其实,“霸王”也是庸人奴才供起来的。君若不信,认真解剖几个这样的典型看看!

什么是最好的监督机制?党章规定就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就是,对于那些与腐败分子一起共事,朝夕相处的明哲保身者和庸才一律让他“凉着去”,恐怕班子自身的免疫能力会有很大改观的,不知读者诸君的为然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