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2月12日
综合新闻
02

电动引人 传统失宠

“洋”灯笼挤“土”灯笼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小孩挑灯笼成了农历十五前后的一种民俗,商家利用这一机会发起了阶段性的“灯笼财”。

各式灯笼当街卖

置身于西安大雁塔附近你仿佛走进了一个缤纷的灯笼世界。手工制作的大罐灯笼意喻日子红红火火,造型优美的莲花纸灯笼让人爱不释手,还有专供家里悬挂的小型宫灯更是抢手,十几元一只买者不心疼,卖者乐呵呵。几乎从腊月开始,附近北池头村等一些专做灯笼的村庄便沸腾了,家家户户加入了制灯行列。笔者在西安北大街、西北二路等地方陆续看到推着三轮车卖灯笼的农民,灯笼串起来挂在高处格外引人注目。当然加入卖灯笼行列的还有留居西安的外地人,只不过他们卖的多数是外地进来的“洋货”,带声控灯光、用电池的电动灯笼是这些摊位的明显标志。

“洋货”想挤“土产”

数年前跻身于西安市场的电动灯笼、声控灯笼和折叠灯笼今年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在几个专卖灯笼的市场看到,多数人在外地商户的鼓动下选择了“洋货”,理由是这种灯笼不用点火很安全,另外一般都有音乐陪衬,眼能看,耳能听。一打听,用电池带动的这种灯笼售价多在十五元左右,是传统纸制灯笼的两倍。笔者看到一对夫妻为孩子买了一只造型为羊打鼓的电动塑料灯笼,羊头上卷曲的羊毛,羊胸前有一对精制的小鼓,装上两节5号电池依韵律小鼓打响,很讨孩子喜欢。尽管刚打开开关不到两分钟,电筒便发烫,家长还是给孩子买下。而在不远处,手工制作的灯笼明显不敌“洋货”。据摊主说,电动灯笼多来自于南方,外壳是用废弃塑料做的,成本极其低廉,一到西安身价倍增。传统灯笼有些失宠的原因在于造型变化不大,缺少新鲜感。几十年了,还只是莲花、火罐、玻璃纸等。另外,传统灯笼要点蜡烛,个别灯笼设计不到位,点不好蜡烛,灯笼还没挑便烧着了,令家长们不放心。

“洋货”咄咄逼人,“土产”急于追回市场,市场营销经怎么念就看各人的本领了。 (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