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2月18日
综合新闻
02

不能跑步进入“全面小康”

·亦杰·

继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提出提前全面实现小康后,有不少地方的领导也不切实际地仿而效之,好像不“提前”、不“赶超”就显得没有雄心大志似的。

有的地方喊出“30至50年赶上美国”的响亮口号;有的大城市提出“争取提前三五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大有“跑步进入全面小康”之势。老百姓看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消息并不欢欣鼓舞。有些上了年纪的人痛切地说:“刚吃饱穿暖又穷折腾呢。建设全面小康,我们不求提前,但求如期实现。中国人再也吃不起‘赶超’、‘提前’的苦了!”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宣布本世纪20年代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后,有两种领导观念值得注意:一种是“速成论”,盲目乐观,急于求成,提出一些近乎神话的口号、设想和目标;另一种是“难成论”,盲目悲观,缺乏信心。这两种精神状态都不科学、不清醒、不实事求是。但相比之下,“速成论”更具危害性,因为都说那是“好心”,容易使穷怕了想急于改变贫穷面貌的中国人得到似是而非、似实而虚的满足和鼓舞。

“全面小康,20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可能是一些“好心”人的思维方式,但我却认为,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决策,符合中国的国情,已经是只争朝夕了。气可鼓不可泄,但要鼓实劲,不可鼓虚劲。更何况中国是个习惯层层加码的国度,省里说“提前三五年”,市里就可能说“提前五六年”,县里还可能说“提前七八年”。如果鼓劲鼓到乌托邦的程度,那就要打点退烧针了。须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长期艰苦奋斗,要像十六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否则,欲速则不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