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种草养畜成气候
本报讯 如今,走进镇安的广大乡村您会发现,山上绿草如茵,山下牛壮羊肥,好一幅天然风景图。种草养畜已成为镇安人的习惯,畜牧业已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去年,全具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566元,占人均收入的三成。
为解决农村退耕增收和林牧矛盾,去年以来,镇安县紧紧抓住退耕还林、还草机遇,规定退耕面积必须发展60%以上的林草间作面积,推行林下种草,耕地种草,草坡改良,实施舍饲养殖。县上对每建一间标准化圈舍补助200元,每种一亩草补助牧草种子费20,元,每建一个氨化池补助100元,所需用地、木材费用全免,对基地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倾力扶持,调动了农民种草养畜积极性。全年累计投入资金2100万元,调回牧草种子50多吨,广大农民在退耕田地里种植苜蓿、三叶草等优质牧草3.31万亩,改良草坡2.9万亩,达到了一年种草,多年见效,四季长青的目的。同时大力推广秸杆调制利用技术,青贮、氨化秸杆4.8万吨。农民不仅自觉地变过去放牧为舍饲养殖,而日有效支撑和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2002年,全县新建标准圈舍8000多间,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30.84万头、4.29万头和27.27万只,出栏分别达到14.16万头,0.79万头和11.85万只,畜牧收入达到15836万元,畜牧产值达112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4%。 (毛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