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励精图治 锐意改革
——记“三秦巾帼十杰”建行渭南分行行长汪雅娣
3月4日,在省妇儿活动中心,记者采访了刚当选为“三秦巾帼十杰”之一的建设银行渭南分行行长汪雅娣。
汪雅娣1979年参加工作,从此便与建设银行工作结下不解之缘。这位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行长,以实绩证明了她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2000年初,她走马上任担任渭南建设银行行长。面对经营亏损严重,资产质量差,职工人心涣散,案件多、告状多,各项业务长期低谷徘徊的烂摊子,而她锐意改革,以现代企业的运作思维与实干精神,带领全体员工,经过三年的拼搏努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她率先实行储蓄业务扁平化管理模式,实行了分行对城区21个储蓄网点的直营,缩短了管理半径,提高了效率;率先推行同工同酬改革。打破正式工与代办员的身份界限,按需定岗,按岗定酬,按绩考核,激活人力资源;率先推行“九分四定”。将不良贷款分为确权类、盘活类、直接清收类、诉讼类、以物抵债类、招标回收类、委托经营类、处置类、核销类,并确定目标、措施、人员、期限,使该行实现了不良贷款额、比双降,不良率在当地商业银行中最低;率先推行了稽查体制改革,成立了渭南、澄城、蒲城三个综合稽查中心,加大稽核垂直管理力度,有效地防御了金融风险;率先推行了案件防范联包互保责任制,现已在省建行24个二级分行予以全面推广。此外,该行还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基层行班子和机关科级干部调整交流面达95%以上。解聘7名工作不力,群众信任差的支行行长、副行长职务。先后两次在全市辖区公开竞聘副科级青年干部28人,干部平均年龄由42岁下降到38岁。对机构进行有效整合。将分行机关科室由24个压缩为15个,县支行统一整合为三部一室。对位置偏僻,无发展潜力的20余个储蓄网点予以撤、并、迁。投资数百万元对50多个网点予以改造装修,三年累计裁减、分流人员500余名。由于集约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本系统各地市行前茅。
改革使该行轻装上阵发生了变化,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一笔笔资金,企业效益上去了,该行利润也增加了。陕西龙门钢铁总厂是该行重点客户。因种种原因,企业有近2亿元贷款形成不良。汪雅娣多次到企业与负责人坦诚交心,并提出企业改制的一些好的点子及办法。并在企业扩大规模之后,流动资金紧缺的关键时刻,又为企业办理35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当年该企业就盈利1500万元。目前该厂进入良性循环,不但能按时还利还贷,对该企业12730万元不良贷款也认定为正常类贷款,实现了银企双赢。
三年来,该行存款净增16亿元,突破45亿元。2000年减亏3000多万元,2001年扭亏增盈,实现利润858万元,去年实现利润2800万元,使全省建行最大的借差行一跃变为存差行,不良贷款也由三年前的40%,降低到现在20%。实现了不良贷款额、比双降。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