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宝鸡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全市大中型国企改制面达到百分之七十七
本报讯 宝鸡市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加快国有经济改革、改造和重组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使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7.3%。
宝鸡市担负着国务院有关部委确定的信息化重点城市试点工作。他们把信息化贯穿于工业化的过程,实现了管理、营销、产品和技术、效益的创新。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宝鸡积极探索国有经济从竞争领域有序退出的途径,以现有优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为招商载体,在连续两年组织的“开放年”活动中,累计签定招商引资项目836项,合同引资216亿元。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到77%。
宝鸡市拥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该市充分发挥机械、电子、仪器、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培育出了现代大企业和一批名牌产品。组建了以陕汽集团、法士特公司为龙头,整合重型汽车制造业,把宝鸡建成中国重型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以秦川发展和宝鸡机床为龙头,组建机床工具集团,建设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以石油钢管、石油机械为龙头,通过资产重组,做大石油机械行业;以宝烟、西凤酒、太白酒、宝鸡果业、乳业为龙头,通过资产重组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扶风翼东水泥、千阳秦水泥为龙头,使全市的建材实现规模扩张。以宝商药业、金方制药等为龙头,促进中药的现代化,把医药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宝鸡市还以市场为导向,以特优政策为支撑,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整和优化产品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长岭阿里斯顿、秦明电子、宝鸡钛业、宝石钻机等一批有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品牌。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列西北地区国家高新区第二位,全年GDP比上年增长26%。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