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关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记依靠员工办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陕汽集团
世纪之交,在人杰地灵美丽富饶的关中大地上,腾起一颗璀璨的明星,它以78辆军车组成的四个方阵,在举世瞩目的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振我军威,为国争光,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它以持续发展战略大讨论的不凡之举,得到省委书记的赞誉;它以“双优”的品牌形象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受到用户的青睐;它以三年翻两番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人们赞誉它是镶嵌在关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就是依靠员工的聪明才智,在创新中腾飞的陕汽集团。
三年翻两番持续大发展
陕西汽车集团公司是我国重型汽车骨干企业,是国家经过对比选型试验,确定的唯一装备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产品覆盖重型军车、重型卡车、中型卡车、大客车底盘和大客车4大类、16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建厂35年来,陕汽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特别是世纪之交的几年里,陕汽以抢抓发展机遇的强烈竞争意识,开展创同行业质量最优、服务最优的“双优”工程,坚持管理创新,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理念创新,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坚持体制创新,与湘火炬合资合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在连续三年平均以60%的速度增长的基础上,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亿多元。不但三年翻了两番,而且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1990年相比,12年增长25倍多,与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24年增长113倍多。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挥员工才智实行民主管理
企业要快速发展,离不开职工群众的民主管理;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也离不开职工群众的监督。多年来,以张玉浦为首的陕汽领导班子一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宗旨,坚持厂务公开、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做到了群众对干部的民主监督,保证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陕汽坚持每年规范有序的职代会制度和闭会期间的代表组长联席扩大会议制度,讨论、审议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经济责任制考核方案、工资分配方案、房源分配方案、公司改制方案等,使职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始终贯穿于全年的重要工作之中。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职工权益得到保障的又一大机制。陕汽集团公司从97年着手推进,2000年11月6日正式签订第一份《集体合同》,第二份《集体合同》也于2002年12月19日生效。第二份《集体合同》在许多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比如:最低工资、女职工产假、工会经费的拨缴、《集体合同》的检查监督等方面,这些都是双方协商代表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和职工的具体利益出发,依法、公平、公正认真协商的成果。
为了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公司每年定期召开厂务公开大会,有关领导就比价采购、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情况、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基建项目招标及工程质量监理情况、养老保险收缴情况等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向全体员工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特别是企业发展和改革中那些牵涉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陕汽都实行厂务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企业改制是决定企业命运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公司领导班子特别重视发挥职代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作用。仅在与湘火炬合资合作问题上,就先后组织召开了四次代表组长联席扩大会议和一次全体职工代表会议,张玉蒲董事长把合资合作的具体条件交给职工代表讨论,广泛听取职工们的意见和建议,很快统一了思想,组建了合资公司,引进资金4亿多元,全面加快了技术改造,为企业下一步大发展抢得了宝贵的时机。今年前三个月汽车产销量、销售收入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又分别增长了80%以上,为全年实现产销各类汽车3万辆、产销重型车桥4万辆,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利润2.07亿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创新工程增强竞争实力
2002年,为了全面落实《陕西省“十五”期间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主任,党委书记、总经理、工会主席为副主任的公司“创新工程”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并将“创新工程”纳入年度整体发展规划,确立了“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的“五创新”竞赛目标,全公司7600多名职工积极参加“五创新”活动,掀起了竞赛的热潮。
全年共进行各类在职培训1600余人次,共有360多人获得了不同等级的技能鉴定证书;72人获得了岗位自学成才奖励;体现职工绝招绝活的岗位技术比武活动共计30余次,公司还选派了5名操作人员和5名程序员参加了省总工会、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选派4名职工参加了焊工技术比武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共有38个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得到公司鉴定,17个项目得到公司奖励,创经济效益近2亿元;投资4000万元引进韩国大宇桥壳生产线,投资新建了车桥油漆线、车身车架总成面漆线、铸造60吨炉熔炼系统和汽车一级检测线;创新工程全面推动了企业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年共有14种新产品试制成功并投放市场,创造效益近1.6亿元。配合“创新工程”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了节能合理化建议和“我为销售献一计”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收到可行性建议800余条,采纳600余条,实施400余项,产生效益200余万元。
以改革促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张玉浦董事长认为,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创新管理,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机制。陕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狠抓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择优招聘、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在对生产分厂实行计件工资的基础上,实行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进一步调动脏、累、苦、险岗位工人和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对销售人员实行与货款回收相联系的销量工资制;在技术人员中实行新产品提成奖和技术津贴,千方百计调动各类人员,特别是一线生产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市场竞争千变万化,为了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陕汽按照扁平化的原则精简组织机构,由53个精简到34个;坚持把计划的严肃性和市场需求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强化调度指挥的权威,对生产节拍实行周控制和日控制,在全公司建立起高质量、快节奏的快速反应机制,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例如去年四月份,陕汽力克群雄,夺得新疆武警部队中标车任务后,从投料、加工、装配,到把这批车交给用户,仅用了九天时间,比用户的要求还提前了一天,受到用户的高度赞扬,并随后签订了第二批订货合同。
建设特色文化形成保证体系
陕汽集团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着力于以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先进价值观、企业精神和全新的经营理念整合职工的思想,规范企业和职工的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他们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倡导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道德观、经营理念、工作作风和行为规范。全体职工在学习、接受这些新理念的同时,还相继开展了“做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格陕汽人”的大讨论、企业精神大讨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讨论,从战略发展的高度,重新对陕汽走过的道路作了深刻的反思、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归纳和全面的总结,思想认识有了很大地提高,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家深刻地认识到,竞争力来自学习力,未来企业唯一持久的优势,是具有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取胜,必须大力倡导敬业精神,专心致志干好每一件事件;大力倡导笃学精神,敏而好学,学以致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精神,取信于用户、取信于社会;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不断创新、创优,永远追求更好、更高、更完美。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陕汽把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机关形象、队伍形象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提出“严格、公正、科学、高效”的规范和八条要求,着力塑造机关形象;二是从干部素质抓起,在东西厂区分别成立干部作风稽查小组,着力塑造队伍形象;三是从产品质量抓起,抓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着力塑造产品形象;四是从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入手,抓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企业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陕汽把品牌文化和营销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董事长张玉浦亲自组织“双优”工程,大力倡导“双优”工程是企业生命工程的理念,在经营指导思想上变以产品为中心,为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引导企业决策,建立起完全适应用户需求的生产经营快速反应机制和经营方式。总经理方红卫亲自策划“贴心”服务品牌,成为陕西首家服务品牌注册商标。
陕汽的“双优”工程和贴心服务,不仅受到老用户的欢迎,而且以同行业质量最优、服务最优,打开了一向以进口高档车为主的上海和东部沿海运输市场,在订货竞标中屡屡获胜。
营造温馨环境创造美好生活
陕汽领导班子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职工福利。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关心职工生活,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生活氛围,解除了职工后顾之忧。2002年,又在西厂区投资34.19万元新建了一所总面积达450m2,图书容量可达6万余册的“陕汽图书馆”,成为陕汽职工一块坚实的文化阵地;为了给职工子女提供一个更好的入托环境,投资300万元,建设了一所2200m2的幼儿园;为了让职工工作之余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投资120万元改造建设了职工活动中心,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改善单身职工的住宿条件,为单身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公司已投资120余万元将西厂单身宿舍楼改建为单身公寓,并将在今年投资100万元进行东厂单身公寓的建设。
2002年,公司为4216名职工办理了互助保险,保险金额达138.27万元,被省总工会评为职工保险互助会工作先进单位;全年为134名职工办理了困难补助、丧葬补助、生育补助等,补助金额达2万多元。使职工深深体会到了陕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财富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公司先后向特奥会、陕南灾区和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捐款捐助,金额达40余万元,向残疾人、灾区人民和困难职工送去了陕汽的一片爱心、一份关怀。
塑造“四有”团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陕汽集团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一贯把塑造“四有”职工队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建设的落脚点。因此,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八大工程”。即:支柱工程,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化,在全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党员“双学”教育、“三个代表”和“三讲”教育,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形象工程,进行都市意识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开展“做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格陕汽人”和企业理念大讨论,用良好的道德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规范人;容貌工程,开展形象设计和现场整顿活动,实行垃圾袋装化,净化、绿化、美化厂区和家属区,成为全国绿化四百佳单位,用优美的环境影响人;繁荣工程,在公司内开办电大班和设立中央党校分校讲学点,送40多名骨干参加MBA培训,奖励自学成才,在职工中广泛征求厂旗、厂歌、厂徽和各类专题征文活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假日工程,每年都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群众性的演讲、知识竞赛和大型文体活动,用健康、文明的活动陶冶人;温暖工程,集团公司和子弟学校分别与贫困山区结对子,科技扶贫送温暖,还为重病职工和农民捐款捐物,真心实意关心人;平安工程开展普法教育,设立场内报警电话,并先后投资360多万,在重点部位安装电子探头等现代化监控报警装置,加强治安防范,用和谐安全的环境安定人;楷模工程,不仅宣传全国的先进模范,而且大力宣传生活在职工身边的劳模、优秀党员等先进模范人物,宣传集团公司见义勇为的烈士张成龙、全国先进女职工李笑华,用摸得着、看得见的榜样力量激励人。职工们高兴的说,企业大发展,我们不仅收入高了,头脑也更充实了,生活的情趣也更高雅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在这样的队伍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不能攀登的高峰。今年前三个月,汽车产销量、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又增长80%以上。目前,全体员工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发扬“敬业、笃学、诚信、创新”的陕汽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壮大实力,为在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真正把陕汽建成贾治邦省长提出的“在陕西‘一线两带’总战略中,能带动巨大产业群的龙头明珠企业”而努力奋斗。
文 王兴和 摄影 孙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