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淘金
□文/邰荣军
1 1983年11月13日,一个晴好的冬日,封肇皓的儿子出生了,产床上的封肇皓凝望着孩子,苍白的脸上浮现着满足的微笑。所有的痛楚都过去了,她心甜欲醉。满心欢喜的丈夫一下子给孩子起两个名字,乳名叫“咪咪”,另一名字叫奚鑫。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爱捉弄这位深爱孩子的母亲。咪咪长到3岁时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自己不会大小便。年轻的母亲没想到这是孩子弱智的征兆,她以为是自己育儿不得法,或者是孩子发育较迟的缘故。
咪咪6岁了,妈妈早早就为他准备了精美的书包和文具,但报名时却被拒之门外。“你娃肯定有问题,没有哪个班会要。”老师这样说。然而,母亲的坚韧和爱是有感染力的,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孩子终于报上了名。谁知,咪咪上学不到三天就丢了两个书包,文具、课本天天丢,他根本不知道收拾自己的东西。每天一放学,妈妈就赶紧到学校去,给孩子收拾书包。为了给咪咪辅导,她一有空就到学校和儿子一起去听老师讲课,回家又制作卡片教。但咪咪怎么也学不会,还动不动大声尖叫、发笑,正上课时他会冲出教室去外面玩。封肇皓伤心极了,忍不住拿起尺子,打咪咪的屁股。最后还是在好心的邻居提醒下,她带着咪咪到儿童医院做系统检查,发现心电图、脑电图、智商测试和微量元素检验等均有问题,诊断结果咪咪是弱智。
“我不相信!”要强的封肇皓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她带上所有积蓄,领着咪咪到天津、上海、北京等地检查治疗,但结论如初,诊治收效甚微。在回来的路上,封肇皓抱着孩子哭了一路。
一些好心的同事劝说封肇皓“趁年轻再生一个吧”。但她说,如果我再生一个,必然不能用全力来照顾咪咪,他不是更傻、更遭人歧视吗?我要在有生之年给他营造一个平等、健康的生存环境,不让他受到丝毫的伤害。就这样她放弃了申请二胎指标的机会,决心用全身心的爱来抚育这个有智力障碍的儿子。
2 在咪咪9岁的时候,封肇皓下岗了,对于本来生活就艰难的一家,更是雪上加霜。儿子要上学、要治病、要营养,家中微薄的收入,让她这个家庭主妇必须精打细算,在别人眼里此刻的她变得近乎“抠门”。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爱说爱笑,觉得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原来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
她感觉活得太累了,她想好好睡一觉,从此不再醒来。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她写下了遗书,把孩子托给亲友,给自己注射了安眠药。
当她睁开眼时,她的身旁站满了亲人和朋友,他们的眼里闪烁着同情的光。此时,儿子被大家簇拥到她跟前,说:“妈妈,我自己都会泡方便面了。”那一刻,她泪水夺眶而出,声音颤抖地说:“好儿子,你真行!”……
为了照顾儿子,封肇皓放弃了在外打工的机会,自己在家开了一个诊所。为了咪咪健康成长,她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计划,从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训练。系扣子、系鞋带、穿衣服,一样样地教。她记得,光会系鞋带,咪咪就学了一个多月。为了不让咪咪脱离集体,她和校方达成协议,每次春游或外出,她都要跟着去,她不能让儿子缩在家里,她要带他走在人群里,走在阳光下,感受生活,感受社会。
3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直到1998年的秋天。邻居家小孩在弹琴,咪咪便经常跑到人家门口去听,有时竟忘了吃饭。“妈妈,我想学弹琴。”有一天儿子提出了一个清晰又明确的要求,那表达强烈愿望的神态,完全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咪咪有音乐天赋!”这如同发现了金子一样,令她激动不已。
第二天,她和丈夫就买回来一架高档电子琴,并为他请了家庭教师。15岁还在小学二年级的咪咪,开始学琴了。
刚开始学时,自然是乱七八糟,但孩子很快进入“角色”。当老师按照咪咪的兴趣引导时,咪咪进步非常快,半年就学完了计划一年半的课程,对许多难度大的名曲也能掌握。老师连连称赞孩子对音乐的敏感和热爱。
如今的咪咪,已经能弹好多曲子,《欢乐颂》、《蓝色的多瑙河》、《春江花月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封肇皓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说真的,现在的我为咪咪感到自豪,咪咪懂事了,能这样热爱音乐,我相信他身上还有更大的潜力。我会投入更大的力量培养他,让他能够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