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16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头版 “应当为他们自豪” 托起“非典”患者生命之光 “非典”是一面镜子 防“非典”勿麻痹勿恐慌 图片新闻 我不回家 非典下的恐惧与幽默 广告

当前版:第A1版:北国周末-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头版
01

非典下的恐惧与幽默

□文/发展

关于非典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阎王派瘟疫大使到人间招聘、任务是五千条人命。

返回时瘟疫大使遇到另外一个大使,对方说:“你夺走了5万条人命,而不是五千条,你知道吗?”

瘟疫大使回答说:“其实我很冤,我真正带走的只有五千,其余的是恐惧带走的。”

这只是文人附会民间传闻编写的一则有关非典的寓言故事,虽然内容荒诞不经,但表达的意思却极富哲理,这就是——恐惧远比病毒更可怕。

非典流行,一些人的表现正为这故事做着注解。先有我省洛南县灵口镇中学恐慌中自拟药方,致使100多名学生因过量服用所谓预防非典的中药发生药物中毒;接着天津又有多人因在家里过量使用高浓度消毒液而中毒;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发生在公交车上,有人因咳嗽被周围的人打伤——非典已使一些人阵脚大乱,一些人的心理变得脆弱、敏感和多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另外一些人在这非常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达观与幽默。在北京疫情最为严重的那些日子里,一对老夫妻的口罩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老伯的口罩上写着“一夫当关”,老大娘的口罩上对应的写着“万夫莫开”。这细小之处所体现出来的自信、豁达与乐观,使多少人会心一笑,精神为之一振;还有一对年轻恋人,男孩的口罩上画着一支丘比特之箭,女孩的口罩上画着一颗跳动的心。非典肆虐,病毒横行,可它阻不断人们对纯真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非典使人们不再轻易出门,网络和手机短信随之火爆。“月色浓浓如酒,春色轻轻吹柳。桃花开了许久,不知见到没有?病毒世间少有,切忌四处乱走。没事消毒洗手,非典不能长久。闲来想想好友,祝愿幸福永久。”“阳光照耀的地方有我默默的祝福,月光洒向地球的时候有我真诚的祈祷,流星划过的刹那我许下心愿:祝愿正在看短信的你平安健康。”这些幽默风趣的短信,直率的表达了人们在非常时期的相互关爱和人性的美好。

网络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贴子,不仅幽默,而且切中一些人的恐惧心态。这个贴子说的关于非典的十种死法:一是吃了大量的预防药中毒而死;二是在家里熏醋引起火灾被烧死;三是长时间戴口罩被闷死;四是同事中有人染病被吓死;五是到疫区旅游探亲,回来后被朋友家人砍死;六是散布谣言被骂死;七是在公众场合咳嗽打喷嚏被人打死;八是不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每天步行上下班累死;九是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被关进精神病院抑郁而死;十是真的得了非典而死。——这种调侃与幽默让人在哑然失笑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对非典的恐惧远比非典本身更可怕。

关于非典的预防,专家们开具了大量清单,其中的一个使人过目难忘,这就是4月29号卫生部公布的《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指导原则》。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生活、工作场所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其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

在部分场合有效的措施;进入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戴12或16层的口罩。

尚未肯定预防效果的措施:服用中、西药物;室内使用熏香;使用干扰素喷喉、鼻。

无预防效果的措施:露天场所戴口罩;以注射方式给药的“预防性”制剂(如丙种球蛋白等)。

这个指导原则之所以在众多专家的建议中使人过目不忘,不仅因为它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而且它已不单纯是技术上的指导,更是预防非典的心理上的指导。面对非典,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过度恐慌。非典并非防不胜防,只要心态平和,尊重科学,其实方法也简单。

非典在一个时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但是,地球不会因非典停止转动,生活还在继续,太阳下山明天依旧爬上来。面对一种人类还缺乏足够认识的病毒,暂时的恐惧是难免的,但是,如果这种恐惧是长时间的和不正常的,那么既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若能在苦难面前保持幽默,那便是领袖级的一家之主。套用这句话我们想说:若能在非典面前保持幽默,那便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若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心态,这便是成熟的社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