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21日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歧视和短视

□文/张家馨

“十六”大以后,在对待农民工问题上,媒体宣传导向有一个很大的转变,那就是关注。

想想前几年的所作所为,将一些治安刑事案件、落后愚昧等等城市病的污垢屎盆子尽往农民工身上扣。姑且不论所谓的发案率比重大小统计方法正确与否?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敢于走出自己原来生活的小圈子出外谋求发展,往往是一些农民中的精英,我们有何理由歧视虐待他们呢?城市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城市,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来一点扎实的转变,站高些看远些,不必动不动就撵退、遣送,就剩这么一点点笨拙的办法了么?

还是要抛开一己或者某一群体的私利和短视,为地方的发展乃至国家民族长远计。日前,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节目有一个研究资料统计,全国八至九千万农民流动进城,每三个流动人员就有一个进入广东,虽然这不是唯一因素和重要因素,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上千万的民工潮涌下广东,何来南粤的经济发达?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早在“十六”大前就已提出目标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人家不仅仅喊在口头上,城乡一体经济发展的成就现实足以让人清醒和明白过来。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验发展证明:少一点怀念过去和优越感,少一点鼠目寸光夜郎自大,我们不仅需要高新科技的超前和前瞻;同样哪怕织履卖席、收破烂扫马路,最起码要懂得善待和尊重。每个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诚实劳动付出了辛勤汗水,只要敬业,做好自己哪怕不起眼的工作;热爱这一个地方做出了奉献,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没有理由受人歧视和责备。

做为一个人,或许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人文关怀,但应该具备这个时代要求最起码的发展思维。

什么是创新机遇?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看不到自己的错误,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文明,就没有尊重和公平,何谈决策正确与否?何谈公允公正和进步。所以挖去短视和歧视两大病灶,实有必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