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一个“四川第一打工妹2000万买下县委大院”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此后,她又很快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两年来,她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近日,这位四川女孩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
买下县委大院的四川女孩“失踪”之后
□文/奉霖
2003年2月22日上午10点,伴随着腾飞的彩球和精彩的文艺演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城中心的喜洋洋批发市场隆重开业——当年就在此地的县委大院早已没了踪影,而取代它的则是一个占地为3万多平方米、辐射整个川北的现代化综合批发市场,而建设这个批发市场的老板就是怡海公司总经理、曾斥资2000万元买下县委大院后又很快“失踪”的李晓芳。两年来,她深居简出,而她的事业却与三台县的40余万的父老乡亲们紧紧相连……
再给我一个梦想:千万富姐要买下县委大院
川北三台县青杠乡双庙村四面环山,青山绿水,将小村装点得如诗如画。村中有个名叫李光厚的石匠,对当地水文颇有研究,村里村外的每有人打井,总要请他选址。他也因此被请到绵阳市水利部门工作。1974年,人气兴旺的李家已有了九个孩子,五男四女。这一年,52岁的妻子仍身怀六甲,到了深秋,她临产整整三天,最后总算吃力地生出了一个女孩。艰难的生产过程破坏了这位母亲对女孩最初的情感。在她意识中,这个女孩简直是一种晦气,而家庭的极度贫困也让这位母亲做出了遗弃女孩的决定。很快,这个女孩被弃之山涧。第二天,当从绵阳回家的李光厚走到村外山涧的时候,意外地听到了女孩的啼哭,他循着哭声找到她时,女孩看着他竟停止哭叫而露出了可爱的笑容。这一笑,让李光厚涌起怜爱,赶紧将她抱在怀里往家里走。等到回到家里的时候,李光厚才知道,这个捡回的女孩正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在艰难的生活中,一家人对这位最小的女孩付诸了全部的爱心,九位哥哥姐姐们总是把最好吃、最好玩的东西送给她。而让人感到特别的是,女孩生就一种男孩的性格,淘气、顽皮、要强、侵犯性格明显,这让家里人感到难以管理,于是5岁的时候她就被母亲不得已地送到了小学读书。当时父亲在送给她一个盛书本的竹篓同时,也送给她一个好记的名字:李晓芳。
小学离家里有十几里的路程,行走起来让这个仅有五六岁的女孩非常吃力。读三年级的时候,一个远房的堂叔开着一辆老旧的苏式嘎斯车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运送沙石。放学时,天色已晚,村里的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住车上爬,等着汽车将他们捎回村里。这时,堂叔指着晓芳说:“你,给我下来!”
晓芳倔强地从车厢上跳了下来,她重重摔在一个带有冰凌的水坑里,竹篓里的书本洒了一地,她的衣服和书本都被泡上了冷水。在那个寒气逼人的夜晚,晓芳一瘸一拐地走回家中……这天的路上,她有了第一个梦想:拥有一辆嘎斯车……这一梦想伴随着这个女孩的成长,直到她14岁那年,几个哥哥和姐姐们一起凑足了3000元钱,终于买来一辆嘎斯车。这辆走起来有些吱吱作响的汽车并没有接送她上学,而是每天都要不停地往县城的工地拉沙子。每到周日,淘气的晓芳便和哥哥一起坐在了驾驶室,几个月后学会了驾车的晓芳已经能够代替哥哥开着这辆车进城了……这辆曾在梦想中的嘎斯车将小女孩带到县城,小女孩熟练的车技立即成了县城里一道诱人的风景。这个特殊司机的“另类”故事引来了众人的惊叹。不久,很多人都找到晓芳的哥哥,要高薪请她来县城做司机。很快,晓芳终于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打工司机。1990年,这家公司在珠海开展业务,晓芳便去珠海打工。一个现代沿海城市又很快地给了她新的梦想:做一个股民,将积攒下来的工资全部炒股……
就像秉承了父亲找水井的那种超人的直觉一样,晓芳在珠海拥挤的股市中敏锐地观察着电子屏上变幻的编织着自己全新梦想的曲线,她几乎每一次都是出手不凡,从几千元起家,晓芳从几万赚到了几十万,又赚到了上百万……股市的成功让晓芳感觉到了父亲馈赠的灵性,但她与父亲不同的是:父亲从小到老只有一个梦想就是找井,而女儿的梦想却接连不断。因此,炒股成功之后沿海的房地产世界又是她新的梦想。她很快将全部资金投入到炒作地皮和房产的生意中。就像上帝宠爱的女儿一样,她的成功很快成为现实……2000年,李晓芳以成功企业家的身份被家乡的三台县委、政府领导邀请回家乡考察。县里领导希望她能在“西部大开发”热潮和县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中顺势而动,投资发展事业。领导们表示县委早就想将机关搬出县城中心另择新址,只是苦于没有资金。这时,晓芳萌生了又一个新的梦想:买下县委大院,在家乡发展房地产事业……
“失踪”的背后:买下县委大院我的心中有多痛
2000年10月,晓芳斥资300万元,收购了三台县台钳厂,这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随即,晓芳怀着建设家乡的梦想与县委领导谈好了买下县委大院的意向。当时,县委大院连同它周边的部分地皮,共计42亩,她与县决策层谈妥以1920万的价格成交。
当天,李晓芳将这一决定通报给了手下的智囊机构。有关人士几乎坐不住了:“李总,42亩的地皮要花去这么大的资金,这个价格已相当不菲。”“我们已在四川省会和辖制三台县的绵阳市都做了地价的市场摸底,这个价格,不用说在绵阳,即使在成都,也是高价……”“李总”的思路没有得到手下人的支持。第二天,晓芳回到了家乡的双庙村,她看到,十年的时间没有给它带来更多变化,乡亲们都夸她漂亮、有出息。几个老大娘拉着她的手说:“听说你要帮县里搞建设,全村人都光荣。”乡亲们称赞她说:“建设家乡,就是没有忘本啊。
一句话,说得晓芳热泪盈眶。她想,从第一辆嘎斯车到县城的打工生活,三台家乡就是自己最初放飞梦想的地方,家乡让她成就了自己一个个新的梦想。而成功后的今天又怎么有理由不去关注家乡呢。这天晚上,晓芳几乎是一夜未眠,第二天天一亮她就早早地回到了三台县城,并通知她的各位智囊:“关于买下县委大院的事情就不用再议,我已经决定了。”
2000年12月,一则“四川第一打工妹数千万买下县委大院”的新闻不胫而走,这在四川乃至全国曾轰动一时。很快,好多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信来电表示关注,有人赞赏她的锐气,认为这是一个女孩的“大手笔”,有人则认为是她在“哗众取宠”,还有人表示对她的资产疑窦重重:“一个打工妹怎么能拥有这么多的钱?”还有人在网上提出:“一个打工妹有这么多的钱,是不是与男人有关系呢……”
外界如此,而在三台也是掀动着一场风波:一个打工妹要买下一个标志着三台政治中心的县委大院,这让好多三台人、尤其是一些老同志心理感到不舒服:“县委大院怎么能轻而易举地卖给个人、卖给一个打工妹?”“这有损于县委的形象,有损于三台的形象!”当时,各路媒体蜂拥而至,都要从中找到“第一打工妹”的幕后故事,但是来者都纷纷失望了,怡海房产公司的职员冷淡地告之:“李总不在,她已去珠海。”而往珠海的公司打电话,却也被告之“不在”。几家省级电视台早已带来了一大堆制作专题片的设备,但最终还是悻悻而归……各种现象表明:李晓芳已经“失踪”了!
建设中的感叹:旧的建筑容易推倒,老的观念却一时难移
其实,晓芳并没有去珠海,她一直在家乡三台。只不过此时的她己退居幕后筹划公司的业务。每一天,除了非常重要的活动外,她总不去抛头露面。她深居简出,一直在悄悄地谋划着公司运营。经过一阵细致的查访,晓芳明显地感觉到,家乡人住房设计仍然很古旧,她很快想到要把现代民居设计理念引进到这里,用全新的楼型和户型设计给这里带来新的气息,从而影响家乡人的生活。此时,县委办公人员已经撤出了大院。不久,李晓芳与县委正式签订了关于购买县委大院的协议……
很快,在成群围观群众的注目中,一栋栋老旧的县委办公楼在定向爆破中化为一片瓦砾。一个陈旧建筑倒下去隆隆的声响夹杂着人们的惊奇、感叹、疑问及忿忿不平……
这一切,晓芳远远地看得一清二楚。此时她忽然想到,自己报效家乡的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那就是用全新的现代观念升导保守思想,正如这里将要崛起的现代花园住宅替代这些老旧的楼房一样。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一个老式的建筑很容易推倒,而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却难以改变。当县委大院的工程开始动工的时候,人们各式各样的议论愈加激烈:“一个堂堂的县委大院怎么轻而易举地交给了一个女人?”“让一个女流之辈去搞这样的工程,简直是胡闹!”“她那么漂亮,又是单身,在哪里都能好办事……”面对这些无中生有的议论,李晓芳几次暗自流泪,但心中浓浓的乡情还是让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把钱用在家乡。在晓芳看来,选定的事情最忌讳动摇,她还要振作起来往前走。当几个月后县委大院的废墟被完全清理出去后,晓芳的心中也随之敞亮一些。她想:不论如何,要把工程搞起来,家乡的人们,迟早会理解她。2001年初,建在原县委大院上的第一期小区住宅工程即将完工。里面的户型和采光设计都是现代新款设计。工程正在进行的时候,当地的很多人看过之后都觉得“很不习惯”、“设计的有些怪”。
建设小康社会,我与父老乡亲一起上路
不久,当第一工程彻底完工的时候,人们终于看到新颖别致的花园式小区在设计上的不俗的新潮,很多人终于认识到了它的科学合理的性能。于是,人们开始纷纷抢购这里的新房,有的顾客甚至因为同时争一套房子而吵架,晓芳只好出面将问题解决好,让他们都能买到满意的新房。
一期工程的这一情况让晓芳感觉到:在家乡,人们认识新的事物、接受一个新潮的观念要有一个过程,但总有一天他们会醒悟过来。这个信息让晓芳感到欣慰。她感到自己原本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打工妹,在经过沿海城市先进文化的耳濡目染之后,再将那里的观念带到这里,来间接地影响家乡人,这也许比资金的投入更重要。因为改变旧观念是家乡发展的依靠和急需。因此,晓芳也常常把珠海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介绍给三台的决策层,没想到她的好多建议比如街道绿树的设计、出租车的停放管理、帆船式路灯的设计都被有关部门采纳,三台县城变得越来越美……
晓芳多次救济家乡贫困的人们。即使是当年那位将她赶下嘎斯车的远房堂叔,她也多次主动接济。堂叔每次都是热泪直流:“那时我年轻,真的不懂事。”晓芳笑着说:“我早都忘了,那时我比男孩都淘气,肯定是我惹了你。”2002年,三台遭遇了旱灾,晓芳将十万斤大米捐给了重灾区,那里乡亲们感激涕零。2002年初,晓芳在原县委大院的二、三期工程相继完工,此时她的售楼处己被人们踏破了门槛。晓芳的善良在家乡赢得了人气,不少商人都加盟到她的事业中。
2002年9月7日,晓芳应邀参加了全国工商联举办的中国杰出风云女性大会,在200多名的与会者当中,晓芳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特意接见了她,许嘉璐对李晓芳投身于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家乡的事迹表示充分地肯定。
晓芳了解到,好多三台及周边邻县的生意人到成都批发货物都要花掉一天的时间,运输十分不便。在这种情况下,晓芳为家乡人着想,决定投资2000多万元,在已征得的几十亩地皮上建设起一个大型的集服装、五金、小百货等一体的综合批发市场并很快付诸实施。2003年2月22日,这个名为三台喜洋洋批发市场在三台父老乡亲们的喝彩中隆重开业,为了支持父老乡亲的生意,晓芳决定在开业后的一段时间内不收乡亲们摊位的费用,这让乡亲们倍感亲切。
李晓芳说:“在家乡,也许我永远都不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但只要我能和乡亲们在一起,为共同建设小康社会而尽一点力量,我已心满意足。”(照片说明:李晓芳近照 李晓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