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不能局限在看经济增长速度是不是回落,更重要的是就业机会会不会减少。对于中国来说,就业机会的扩张与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是就业
目前,许多经济学家就非典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会对一些行业有一定的冲击,但总体和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势不会逆转,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如果疫情能得到控制,是局部和短期的。对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这种看法,我表示同意。然而,我认为,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不能局限在看经济增长速度是不是回落,更重要的是就业机会会不会减少。对于中国来说,就业机会的扩张与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而有时在经济结构、投资方向等偏基础设施、偏重工业和偏技术进步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意味着就业机会会增加,甚至会相对或者绝对减少。
需要经济学家和政府注意的是,非典对就业机会的影响远大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从中国近年的就业情况看,70%以上的新增就业、70%以上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和70%以上城市新吸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产业结构看,主要在第三产业之中得到了吸纳,从所有制结构看,主要在个体私营经济中得到了就业。而非典影响较大的恰恰是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首先,受到最大冲击的是商业、餐饮、酒店、娱乐等业。全国在这些行业中就业的大约有5000万人,如果其业务量受影响程度按照10—20%估计,就业岗位萎缩的压力在500万人到1000万人之间,从全年度看,就是非典得到控制,实际减少的工作岗位也可能在200万个左右。
其次,受到冲击较大的从行业上讲,有旅游、房地产、建筑、社会培训、社区保姆等服务,其他自由职业者的工作在非典时期也难以免受冲击。在这些领域中就业的劳动力大约1亿以上,如果影响按照5—10%估计,就业岗位减少的压力在500—1000万之间。从全年度看,非典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减少150万个工作岗位。
再次,非典对交通服务业的影响也很大。非典时期,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为出行减少,这使得航空、长短途公路、铁路、水运,城市公交、地铁、汽车出租等等服务需求萎缩。实际可能会减少50万个工作岗位。
以上是从就业存量方面分析。从就业流量和增量方面看,今年由于非典影响,许多单位不新招工,也不新开工,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一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受到影响。比如许多要召开的毕业生招聘会不开了,许多大学生也无法正常地出行去找工作,许多单位由于非典也不轻易让求职的人出入。本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就很紧张,加上非典影响,使大学生就业更加严峻。二是非典影响到城市里的第三产业和建筑业,使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下降,这样一些农业劳动力回流农村,而一些乡村的剩余劳动力想出外找工作岗位,也受到行业和需求萎缩的影响。如果经济形势和结构调整顺利,今年城镇各种行业和各种职业吸收的城镇新增劳动力估计为400万,下岗再就业估计为300万,各种建筑工地和其他行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量为500万,则非典对新增就业、新增再就业和新增剩余劳动力转移分别保守按照5%、5%和10%计算,会少增加50—100万个工作岗位。
可以看出,受非典影响最小的是重工业、高技术行业、轻加工工业等等,而影响较大的容纳劳动力较多的第三产业和建筑业。总的来说,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会少形成100万个新增就业、再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岗位,特别是给就业存量形成1500—2500万个工作岗位的萎缩压力,实际可能会减少350—400万个工作岗位。
如果不引起重视,盲目乐观,会在就业方面造成很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果非典能逐步得到控制,其对GDP增长速度的影响为1到1.5个百分点的话,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存量减少和增量放慢相抵,影响程度为1/3,使全年城乡全部可能增加1200万个工作岗位的预期会降低为800万个左右。如果非典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则工作岗位减少的规模将会更大。
(周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