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用青春谱写华丽人生 让热血奏响凯旋乐章
——记陕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个人陈奇
二十一世纪,开放的世界,四通八达的交通,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完善,当岚河、任河两岸的人们不湿鞋袜便可互来互往,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上时,陕西交通建设史中有着他的一份辛劳。
1991年,初出校门的陈奇,即以技术员的身份融入到了地方道路建设的热潮中,先后参加了广深高速A标,肇庆—广西梧州一级公路,岚城公路,民堰公路,平小公路,四跨岚河工程,紫阳任河便民大桥等工程的施工建设,他以吃苦在前,乐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同事的爱戴,领导的赞扬,。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表彰。
2002年,现任安康公路局第一工程处技术部长的陈奇以其精湛的业务水平,被委以陕西三秦路桥责任有限公司西万路通县公路工程N2标段项目部副经理,技术负责人的重任。
西万路K127—K188全程61公里,中间要翻越海拔2600米的平河梁。该路段地形、地貌变化大,山高路陡弯道多,是该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标段,面对困难,陈奇统管全局,在进驻工地的10天时间内,即整合了技术队伍,对每一个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作了明确分工,把全段61公里的施工任务对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复核,要求每一个技术员牢记自己负责路段的每一个设计参数,对设计的施工要求,质量标准能信口拈来,保证施工技术指导的准确性。他本人更是做到了对整个工程了如指掌,为工程的顺利开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工后,陈奇在配合项目部经理工作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完成自己负责的施工路段的技术工作,还要负责检查整个61公里路段的所有施工情况。遇到问题,现场办公,当场处理,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形象,是工程技术管理的根本。为此,他安排一辆质检专车每天穿梭在各个施工点上,抽样、检查、记录,保证了工程质量,避免了因质量返工而延误工期的现象发生。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除严格技术指导和施工现场质检外,陈奇同志还严把了工程材料进场关。K167+640的挡墙,施工为赶工期将河卵石当片石用,他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通知全体技术人员和各施工队负责人,召开现场会,对该施工队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求立即返工,并按项目部技术管理规范进行了重罚。
工作中陈奇同志为技术人员起表帅带头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这种严于律己的领导作风,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技术员们以此为动力,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团结互助,从大局出发,上下一心,克服一切困难,达到了按期完成任务的目的。
2002年6月9日,特大洪水灾害一夜将N2标段辛辛苦苦完成总工程任务40%的血汗,瞬间化为乌有。重灾面前,陈奇同志没有犹豫、观望,而是积极配合处长、项目经理亲临施工现场,组织施工人员迅速转移机械物资,协助指挥抗洪抢险。6月9日中午洪水开始减弱,他立即安排部分技术人员开始调查宁陕县城至平河梁一线的水毁情况,自己则步行翻越平河梁到旬阳坝一线,步行三十多公里,详细调查水毁情况。他带领技术人员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将61公里路段的水毁情况查的一清二楚,及时书面报告项目办,为局领导指挥水毁抢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洪灾后,陈奇同志在积极听取职工意见并主动和处长、项目经理协商施工运作办法,提出“大干一百天,昼夜加班,严格质量监管,实行全天候满负荷工作”的管理方案的同时,陈奇一方面充实技术力量和质检队伍,另一方面要求技术员、实验员、质检员满负荷工作,每天必须达到15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技术人员分段负责的工程质量要在负责技术指导的同时一抓到底,那里出现问题除追究施工方、质检人员的责任外,首先要追究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到工程结束的一百多天时间里,陈奇同志和项目部其他职工一道,与施工队问吃同住,没有一个人请假,由于工作紧张、繁忙,每天的工作时间长,生活没有规律,昼夜温差大等多种因素,陈奇同志和部分职工患上了感冒、胃病,他没有顾及自己,首先是照顾好职工。在他的带动下,尽管N2标段点多面广战线长,但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始终稳步跟上,且没有出现大面积返工现象。经过百余天的苦战,N2标段的主体施工任务结束,完成挡护三万余方、修筑涵洞五十余道、两跨三十米钢架拱桥一座、铺筑底层45公里、新筑水泥航路6公里、修补水泥路8公里、铺筑面层86公里。工程自检合格率98%,完成工程投资总额6000余万元,这是安康公路工程施工历史上的首例。
陈奇同志和他主管的技术队伍以主人翁的精神,在于好每一项工程的同时,用青春和热血在巍巍秦岭中谱就了一曲人生凯旋的乐章。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