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西安东方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50周年
(原西安东方机械厂)
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东方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才长伟携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给予企业关注和大力支持的上级领导、兄弟单位同仁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面对新世纪、新挑战,东方人将本着“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在“精品取胜、服务真诚、互利双赢”的经营理念支撑下,以坦诚的胸襟,开放的姿态,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把公司建成行业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东方更加美好的未来!
东方华章
——西安东方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五十年发展纪实
沐浴着新中国的第一缕春风,承载着强国安邦的神圣使命,西安东方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已走过了整整五十年的光辉历程。东方人在“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激励下,用他们的智慧铸就了东方辉煌的业绩。东方集团公司已由昔日单一的产品制造厂嬗变成以精密机械制造为主,光机电一体化,一、三产同步并进,多行业融合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巩固我国国防和发展国民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西安东方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为西安东方机械厂,成立于1953年6月8日。当年,该公司第一代建设者们带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满腔热情,在一片荒野上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他们本着“边基建、边设计、边试制、边生产”的方针,加快基建施工和工程项目建设,到1959年提前一年完成并实现了第一个主导产品的批量试生产,光荣地参加了国庆10周年的阅兵式。在国家连续三年出现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的困境中,东方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常规产品和第一代特种装备产品,填补了此类产品的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们加快实现党的战略性根本任务的转移,致力于科研产品的开发和生产。6年里,先后研制完成了10多种产品,一些产品还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陕西省科学大会奖。
“七五”和“八五”时期。面对生产任务大幅下降的局面,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1985年他们从意大利引进混凝土砌块生产技术,建成国内较早的混凝土砌块机生产线;1986年花费两年多的时间,自行开发出了相当于国外同类技术水平的旋转式冰箱压缩机,并建成了年产50万台的冰箱压缩机生产线。随后又用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冰箱压缩机规模化生产。为企业后续的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契机;1993年他们还组建了第一个中外合资的东银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期间,三项重大产品技术引进改造工程也相继投入,引进的数控旋压机、数控电子束焊接机、棒阳极X光机和成套的热处理设备,改变了过去车削、焊接加工的方法;引进的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镗铣床等精密设备改善了加工手段,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还引进了一套完整的质保体系和工艺装备,为科研开发建立了新的研发平台。企业的生产经营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1997年7月,才长伟在关键时刻挑起了振兴东方、发展东方的重任。自此,东方人在深化改革中步入了新的重要发展时期。
改革是企业发展的主题,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为开创企业新的发展局面,东方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向改革要出路、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动力、向市场要效率”的发展思路,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改革。
1998年3月,《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和19个配套改革文件出台。他们首先以“分兵突围,分块搞活”为突破口,实现了军民品分离,生产与辅助分离,生产与生活服务分离。同时,以产权为主线,以资产为纽带,构筑内部国有资产运营新机制,推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建立四种经营管理模式,彻底打破了“大锅饭”的旧机制,使企业划大为小,资产和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企业步入“主体精干,主辅剥离,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2000年初本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他们精简行政组织机构,并对所属生产经营单位设定了五种经营运行机制,即实行集中管理模式;费用控制模式;子公司模式;模拟子公司模式和实行企业化经营。为企业实现改革与解困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他们狠抓内部管理,从严治企,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人事、用工制度上,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彻底打破“大锅饭”和“铁交椅”,建立起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择优聘用,充满活力的新型用人机制。他们还将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管理干部竞聘上岗考核引入竞争新机制,以每年3%的末位淘汰率使所有干部员工处于竞争状态。在分配制度上,积极实行全额工资与效益挂钩的分配制度,重点考核成本、质量、降耗及各种资源节约等项目,拉开分配档次,并通过完善岗位技能工资制、设立专业技术职务津贴、兑现科研成果奖和民品经营管理者特殊岗位津贴等激励制度,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2003年初他们又制订出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替代原有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并加大岗位工资的比重,合理拉开工资分配差距。在财务管理上,他们首创会计委派制,对会计人员实行“统管统派”,为规范企业经营奠定了基础。
在基础管理上,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1999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连续6年完成上级下达的质量指标,2002年实现产品交验零返批目标。同时,通过了安全性评价,取得部级“安全级”企业称号;生产现场管理也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挂铜牌的目标。
对民品系统,该公司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先后建立了9家参控股公司,投资生产制冷、建材机械、车辆、包装材料、燃气燃烧器及锅炉等产品。压缩机获得陕西省、西安市名牌产品称号;燃烧器和燃气热水锅炉均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为使他们直面市场,该公司将他们彻底从公司剥离出去,成功实现了劳动关系的转移。特别是2001年9月,公司与美国福霖公司、美国AIC公司、大连福星现代建材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西安东方福星机械有限公司。2002年1月,又与北美最大的空调器生产厂商美国飞达仕公司签订了空调压缩机公司合资经营合同书,组建了西安飞达仕东方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引进外资7055万元,建成了一条年产200万台的空调压缩机生产线,成为公司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最大的一个中外合资项目,也是2002年第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陕西省企业界最大的合资项目之一。对企业办社会机构,他们实施剥离分立政策,采取逐年降低支付费用额度最终实现零补贴的模式,由福利型向经营型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对教育系统,他们积极探索公有民助办学模式走教育产业化之路。
作为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重点改制企业,2001年8月实现了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换,企业更名为“西安东方机电(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1月18日,西安东方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标志着这个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大型企业走过近50年的发展历程后,揭开了历史性变革的新篇章。在公司成立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莅临公司视察工作,欣然题辞“军民结合建基业,精益求精创新路”。
改革产生的巨大效应使公司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效益逐年提升,1999年实现转折性发展目标,2000年圆满完成了三年解困目标,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37295万元,是1997年的3.4倍,五年间,平均每年增长27.7%。并连续三年赢利,经营性资产总额由1997年的8.1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0.4亿元,增幅达29%。民品资产总额由1997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6亿元,增幅达117%。
由此,公司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十家企业管理示范单位之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才长伟被评为“陕西省企业管理先进个人”和“新世纪陕西国企改革十大杰出新闻人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东方人在建设企业的每一个阶段都没有忘记这一点。1997年以来,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改革力度,建立新的科研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六年来,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装备项目和高新工程,在新品的研制和开发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做到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确保了产品的连续性。2002年新品产值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53.97%,比1998年增长4倍,产品呈现出更新换代、新品产值比重逐年大幅上升的可喜局面。
同时,该公司对科技人员实行一系列特殊倾斜政策,使科技人员、各类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岗位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岗位。从1998年开始先后四次单独给从事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增加工资。到2002年,新招聘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工资1019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月工资收入2500元,并相应提高1982年以来毕业的大部分本科生工资收入。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公司试行科技带头人实施办法,使任职期间的科技带头人除享受科技带头人的待遇外,还可优先享受科研保证条件,出国进修、考察,开展科技成果合资、合作、转让以及疗养等待遇;实行导师制,通过1:1“传、帮、带”的指导形式,加速人才培养。此外,还推行科研项目承包制,对完成科研项目的人员和项目组进行重奖。1998年至2002年,他们共拿出500余万元对科研项目及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其中个人奖励最高达到5万元。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带头人和各类专业人才,5人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评为科技带头人,18人被评为东方集团公司科技带头人。董事长、总经理才长伟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为加快产品研制周期,提高设计手段,公司在研发系统分别建立了以服务器为核心数据共享CAD局域网,使科技人员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和分析。目前,公司在抓好在研产品研制工作的同时,又以构筑公司特种装备产品、常规产品、制冷压缩机三大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产品科研开发工作。
公司在不断向高科技、新领域扩展和迈进的同时,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
公司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企业两个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三讲”,公司领导班子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提出了建设“行业领先、国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为公司制定“十五”发展规划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公司领导班子学习十六大精神,总结过去,思考现在,规划未来,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思路。
作为先锋队,公司党委在党员中开展了“三当三做”、“五好支部达标”、“党员五带头”“党员立功竞争”等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1998年以来,公司受到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党组,西北兵工局党委,陕西省国防工委等上级党组织表彰的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17人次,涌现出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祥林,陕西省劳动模范才长伟和西安市劳动模范朱国信等先进模范人物。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公司党委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考评体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和工作机制,为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两手抓,抓两块”是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即生产领域抓以岗位职业道德为主的“岗位三五工程”,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职工创建,在生活领域抓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主的综合管理工程,开展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创建。从而使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东方自己的特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2001年公司导入了企业形象设计战略。建立了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独具东方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东方人的素质、精神面貌更具时代特点。
2002年,公司以“建成行业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大力实施环境整治美化工程,把公司建设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色彩缤纷,富有活力和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园林式企业。同时,为创建文明、整洁、有序、高效、安全的一流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公司全面推行“新6S”管理,从而使企业的精神面貌、企业形象、投资环境焕然一新,公司呈现一派现代企业的崭新形象。
由于公司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党委先后被评为西北兵工局和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先进党委,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西安市和陕西省文明单位。
公司领导班子在搞好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切实改善员工生活。从1998年开始每年为员工增加工资,2001年员工人均年收入突破1万元,2002达到1.2万元。是1997年的2.76倍。五年间平均增长率为24%。公司以改革的思路解决员工住房问题,1997年至2002年,新建楼房28栋,使员工住宅单元化率由1999年30%提升至2002年60%以上。
辉煌的业绩止不住东方人不断创新的脚步,他们没有满足于以往的成就,而是按照企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努力奋争,犹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旭日,将绚丽的光芒再一次照耀在东方天际! (王舜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