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16日
头版
01

受多种因素制约

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难成长

本报讯 销售方式单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融资困难,社会负担增加等,逐渐成为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省企业调查队、省经贸委最近对74户小企业专项调查显示,我省82.4%的企业采取直销方式,32.4%的企业为固定的生产企业供货,47.3的企业通过批发商,21.6%的企业直接对零售商场供货,28.4%的企业参加过展销会。但中小企业产品中间性较强,直销并不是最理想的产品销售方式。

这份调查还显示,7成以上的企业没有专门的科研开发部门,但33.8%的企业根本没有本企业的技术发明。拥有1项技术发明、专利的企业有10户,占总体的13.5%;拥有2—5项的企业有25户,占33.8%;拥有5项及以上技术发明、专利的企业14户,不到两成。而且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未能通过标准认证实现科学管理。据调查,74户企业去年投入研发费用0.6亿元。仅占当年主管业务收入的1.8%。而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具有竞争力。占2%仅能维持,不足1%的难以为继。截至2002年,51.35%的调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通过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的仅为6户,占总体的8.1%,调查的14户医药企业中仅为7户,通过GMP认证。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中小企业已发展到63600余户,然而受经营风险高、资信等级低、“三角债”问题、抵押担保困难、金融机构“抓大放小”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支持,但仍有50%以上的企业反映“血液”不足,“输血”太难,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另外,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认为其普遍承受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社会负担有增无减。关于中小企业今年承担的各种企业负担变化,12.2%的企业认为明显增加,39.2的企业认为有所增加,36.5%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仅有不足一成的企业认为所有减轻和明显减少。而认为主要负担项目为乱收费和乱摊的企业分别占31.1%和24.3%。

以上几点直接导致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无暇顾及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项目的上马,“成长”因而受到很大制约。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