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16日

陕西工人报综合新闻 大学生当牛倌 解读一名矿工的“诚信”遗书·于绍礼· 西安人旅游卫生更舍得 长武全力打造苹果基地县 “孺子牛”精神的颂歌

当前版:第A2版:综合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综合新闻
02

“孺子牛”精神的颂歌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宝鸡卷烟厂厂长陈晖

(上接第四版)

他在飞机上打了个盹,算作是对数天过份疲乏的一个交待。在会议期间,他借机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动用朋友关系终于实现了海南市场零的突破。那几天“非典型肺炎”已在全国闹得很凶,中央开始每天实行疫情通报制。厂里的其他领导和职工都非常关心他的安危,纷纷打电话让他回来,但他说自己在重庆还有几个熟人,也想顺便打开重庆的市场。于是他毅然直接去了重庆,在多方努力争取下,又在重庆拓开了市场。

等到办完这些事,匆匆赶回家时,爱人早已出了院……

而这样的事例何止一件,儿子打篮球鼻子骨折住院,他没陪一天,母亲生病,他没照顾一次……

他是个勤于思考的人,一有空就坐在桌前,翻开自己喜爱的企业管理专业书籍,认真阅读,细心揣摩。他撰写的《抓好第一“要务”,促进烟草行业发展》、《国有企业应当成为先进生产力主体》等20多篇论文,先后在《现代企业》、《厂长经理日报》等报刊发表,并广受好评。

他懂得生命有限,他从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总想创造性地劳动,好上加好地工作。

回首往事一路歌

陈晖是在延安这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他骨子里有着陕北人那种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的品性。

他生于陕北志丹。父亲从农技员一步步走上了省某局的领导岗位,母亲则长期从事财务工作。1961年陈晖继哥哥之后来到了人世,当时正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经济特别困难,所以还在襁褓中的他,就过早地经受了艰难生活的无情洗礼。那时候父母亲工作甚忙,便给无人照顾的他找了个奶妈。奶妈纯朴、心底善良,给陈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奶妈的哺育之恩,令陈晖念念不忘。至今一有机会回延安,他总会去看望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

在他长到两、三岁时,6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条件依然很差,陕北的小县城条件就更差了。父母常从菜市场买回一筐筐的菜帮子,剁碎了,放两把小米,熬成菜糊,就是一家几口人的一日三餐。而每每此时,父母总是把沉在下面的小米盛给孩子们。在他七、八岁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就帮大人干活,挑水、拾柴、割蒿草,还提个篮子,沿路去拾驴粪,晾晒在院子里以备烧饭烧炕……

童年留给他的是酸涩和坚强意志的磨练。

在父母亲正直品格的感召和人格魅力的熏陶下,虽然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但他的学习却一直很优秀。在紧张的课余,他还饱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奠定了他厚实的文化底蕴,培养了自己做人做事良好的品格。高中毕业后,他一举考上了陕西财经学院。大学毕业时,由于他品学兼优,学校坚持要他留校,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延安,成了延安计委一名普通干部。他特别珍惜这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每天他都早早来到单位,扫地、抹桌、提水,还有院子里那永远都扫不完的厚厚的落叶。工作中,他勤于动手,更勤于动脑,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参与了《延安地区第七个五年计划》编制起草工作,很快他便被提拔为副科长。有了头衔,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工作也更加勤奋了。

1986年,他的父亲调到省城西安。传统正直的父亲从不为子女创造任何条件,更别说为他跑调动了。他被留在了延安。成家时,新居里没有现代家具,没有先进的电器,有的只是满屋子的书。在延安计委工作的五年,是他终生难忘的五年。他和妻都属于那种事业心很强的人,白天,他一门心思忙工作,下班了,便躲在妻的办公室里看书,抄背英语单词,常常熬到深夜两三点钟,而每天晚上都是妻子把饭菜送到他的桌前……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他又考上了上海交大工商管理工程研究生,两年后,再度充完电的他,被分配到陕西省烟草公司,担任了综合科科长,还兼着局长秘书,他以称职的业务工作能力和很好的人品,很快就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一年后,30岁刚出头的他,就被提拔任命为省局计划处副处长,凭着在延安计委的工作经验,他做计划工作如鱼得水,主持编制了《陕西烟草行业第八个五年计划行业计划》,他所做的行业计划管理、统计管理、技改管理等规范性规章制度都凝聚了不少心血。当时他精心起草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些至今还在延用,他整理的多项项目资料有些已作为有价值的参考品保存。就这样,他踏入了烟草行业,一干就是整整十三年。

记住苦难,珍惜幸福是人生的必备素养。在他生命幼年经历过的这些苦难,也成了他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而革命圣地红色文化的熏陶,又使他生命的细胞里滋生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无限的忠诚。所以无论在哪里,他都恪守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的信条,进而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上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不待扬鞭自奋蹄

陈晖属牛,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有形态各异的牛的塑像,足见他对牛的酷爱。

他爱牛,是因为他喜欢牛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品格。一想到牛,他浑身就充满了奋进的力量。

他也是一头牛。一头人民的孺子牛。他的家至今还在西安,妻子孩子都不在身边,平时就只有他一个人在宝鸡。饿了,吃一碗面条,有时也下馆子,一碗羊肉泡也就打发了。衣服脏了自己洗,生病了自己照顾自己……为了工作,他常常忘了疲倦、忘了自己、忘了妻儿、忘了兄妹和年迈的父母。每当闲暇间想起他们的时候,他常常暗自责备自己,觉得对不起他们,但他实在更怕自己对不起党和人民,辜负了宝鸡卷烟厂两千多名干部职工,更怕愧对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和义务。

成由俭朴败由奢。来宝鸡工作三年了,他只逛过两次街,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极低,衣着也不挑剔,一件衬衣,领子磨破了,他都不舍得丢弃。还有一件事,虽然小,但却“滴水见太阳”。厂子多年前就明文规定:凡是厂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家里的电话费均按一定标准报销。但三年来,作为厂长的他却压根就没有想到报销他的住宅电话费……

情和理总是交织在一起,检验着每一个人的言行,考验着每一个人的品格。因为当他知道经受了暴风雨的袭击,才会飞翔得更矫健,知道浪峰前一定会有浪谷,他会搏得更加勇敢。

在他来宝鸡的第二年夏天,一个曾多年一直关系不错、来往密切的同学从延安过来找他,说自己下岗了,家庭生活拮据,想让陈晖说句话,让他掌握该厂好猫酒业产品在延安的销售代理权,对此他当场就拒绝了。可面对老同学的困难,他不能不帮,当即掏出衣兜里的500元钱给了他。事后,同学们知道后,都说他没有人情味。

他来宝烟厂不久,他的弟弟下岗了,做了几笔生意也屡屡不顺,就多次找他说烟厂进出材料、产品机会很多,能不能给他一点生意,又被他一口回绝了。虽然,他也曾先后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五、六万元钱拿出来让弟弟做生意,他是多么希望弟弟能生活得比他好。过去,他们兄弟感情很好,儿时就曾有过一段他从五、六米高的独木桥上奋力跳下,不顾自己安危从涝池的冰洞中救弟弟的经历,而且落下的腿疼毛病还曾困扰了他许多年。可弟弟对哥哥这回不帮他却不能理解,几次喝了酒,半夜打电话责怪他。说到这件事时,这个刚强的汉子落了泪,半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人们羡慕烟厂是个好企业,不少人想着法儿削尖脑袋往这钻,有人还不惜动用权力、金钱的利器,然而,三年过去了,他仍然践行着当初的诺言,没有调进一个人。

公生明,廉生威。有这么个律已守信的带头人,企业还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

谁说他没有人情味?在大事大非面前,他是明智的。他觉得既然党把这样一个企业交给了他,他就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全厂职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始终牢记打铁就得自身硬,自已不做亏心事,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理直气壮地抓管理,以理服人,秉公办事。

企业发展了,效益增长了,他始终没有忘记把职工的冷暖记在心间。去年厂里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几栋档次高、结构好的家属楼,作为厂长,他完全有理由要上一套,但他却果断宣布自己不要了,他全家至今仍住在西安一栋普通楼房里。他还像一个慈善家那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职工刘全课,爱人出了车祸,两个孩子,一个正在上大学,经济困难,他特别叮嘱厂里有关部门做好救助,现在,刘全课的大女儿已经上了大学二年级。对于自己长期帮扶的困难职工张均平,更是忘不了每年春节前,象一位兄弟般地来到其家中,问寒问暖,给予生活上无限的关怀。

下面,还是让我们来听听企业干部职工对陈晖的话外音吧:

话外音一:陈晖同志事迹简介材料。

他80年代初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一直兢兢业业,特别是2000年3月任宝鸡卷烟厂厂长以来,对企业的改革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企业内部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使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提高,其它经济技术指标也有很大增长,达到或超过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话外音二:宝鸡卷烟厂十四届三次职代会决议。

大会充分肯定了近几年卷烟厂的巨大变化,高度地评价了以厂长陈晖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

话外音三:

(工人):陈晖这个人好。工作朴实,为人谦虚、厚道,没有架子,平时常在职工食堂就餐。平时很关心我们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每年夏天暑期,他都要带上饮料、绿豆汤等慰问我们一线职工,有时夜里很晚了,还来车间看望我们,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为减少浪费,自己带头抽残次烟……了解职工家庭生活情况,使送温暖活动落到了实处。对此,职工们十分感动。

另外,每年过完春节,收假的第一天,他都会带领班子成员,早上7点钟就早早站在厂门口,给职工拜年,迎接职工上班。说真的,陈晖确实是个难得的好领导。

话外音四:

(干部):厂里数陈晖厂长最忙。作为领导,来找的人不断,迟早你都要接待,他常常都忘了吃饭,那真是废寝忘食。这几年,陈厂长根本就没有休过节假日,春节时,他要干到大年除夕才回家。他对企业爱到了骨子里。

在抓销售工作时,陈厂长主要抓了经营群体和消费群体,他把省内都跑遍了。2002年厂长专门到新疆,为打开销路夜以继日地跑了10多天,虽然累,但他顾不上休息,还抽空去看望驻守在哪里的陕西籍军人,向他们送去了家乡父老的关怀与问候。陈厂长到陕南时,恰逢佛坪发生了特大水灾,他当场拍板,为灾区人民捐款1万元。还有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富平县一青年在打工回家的路上,不幸被火车轧断了一条腿,立即打电话询问,给受伤青年送去了1000元钱……

尾声

在采访的日子里,所到之处,我都被陈厂长的故事感动着。说起这些他却总是报以憨厚的一笑,而后不止一次地告诉我,宝鸡卷烟厂今天的发展壮大,全靠班子同志的团结,全靠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其中更有前几任领导的功劳,他们为宝烟厂的今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在采访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这里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他们互相支持,配合默契,他们心中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宝鸡卷烟厂的振兴和发展。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陈晖告诉我,目前,按照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统一部署,宝鸡卷烟厂正在谋求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壮大自身实力,使宝烟更大、更强、更具竞争力,宝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写到这里,激动的我,思绪不由得再次飞到了宝烟厂,几天前看到或听到的一切又在眼前活生生地展现:厂房内的机器在职工的熟练操作下快乐的奏鸣,一箱箱卷烟源源不断地通过传输带走下生产线;厂子校内洋溢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厂俱乐部篮球场上跃起矫健的身影,不时爆发出掌声和喝彩声;职工之家幽雅的氛围,知识的船儿正扬帆远航;厂区广场上到处花草满缀,绿树成荫……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时候,我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陈晖厂长,想起了镶在他办公室里的那幅字:“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那是他做人做事的人生格言,他也正是怀着一身正气饱蘸浓墨,用孺子牛的精神,书写着宝烟厂的春秋,也书写着一代企业家的春秋。所以,我从他身上看到了闪耀的奉献精神,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以及他的理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看到了一个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明天,看到了理想和希望如朝阳正在冉冉升起。

我想,当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自己的能量,再回首曾经的苦难,心中便会升起一股豪情,那么经历过的一切都将成为自己的拥有、自己的财富,他将不会再介意什么,而一定会活得从容、真实、洒脱。

天很遥远,路也无尽,陈晖还将以自己对烟草事业的一往深情,为了宝鸡卷烟厂辉煌的明天像刚毅的牛那般默默拉车,负重前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