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与时俱进的“愚公”
——记商州区孝义镇甘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志松
位于商州区东部约28公里处的甘河村,8年前还是“进了甘河沟,石头撞额头;野菜糊汤饭,手中没有钱”的贫困村,而今已是小康村。
1995年刘志松上任伊始,就和新一届支部班子庄严承诺:在任期内摘掉穷帽子,力奔小康村,创建秀美的新甘河。面对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7亩,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的现实情况,这位曾当过教师,做过饭、扛过枪、揽过工程、办过养鸡厂的刘志松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但这位老党员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党的一名基层干部,作为一个“班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困难面前没有气馁,不等不靠,积极组织支部研究,讨论,形成以支部建设为切入点;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经济;以法制村,科技兴村的新思路。
支部一班子人和村委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1995年至今为群众办了20件大事。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他多方筹集资金,自行设计图纸,制定方案,组织群众实施饮水工程,村民们喝上纯净的自来水。电力和通讯是村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刘志松多次与电力、电信部门协商,用他的一片赤诚感动了领导同志们,如今,甘河村灯火通明,有线电视到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发展经济提供了信息。
因势利导,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林、果、药业。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几年时间全村林场面积扩大到2000亩,果园500亩,药材300亩,仅天麻达2000窝。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一片绿海,人均收入从1995年的500元递增到1200元。村党支部先后被商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党组织”、“市级小康村”、“双文明先进集体”等荣誉。
相信甘河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将会变成山顶林果飘香,山下药材缠腰,河道平整,文明富裕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