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在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工会职能
延安市总实施“1351”工程成效显著
本报讯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延安市总工会在成功推广志丹、吴旗两县政务公开工作经验的同时,从2000年起,在全市工会系统全面实施“1351”创新工程,引导和帮助职工群众用创新的思维致富求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所谓“1351”工程,就是市、县(区)两级工会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各抓一项主导产业和区域产业;协助政府抓30个贫困村;在山川秀美工程中,每个会员义务植树5棵;各级工会协助政府各抓一个亏损企业的改制和扭亏工作。这些工作,都紧紧围绕“创新”二字大作文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得民心、树形象”的大好事。
宝塔区青化砭镇高窑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市工会和市政府签定帮扶协议后,派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驻村帮扶,市总工会首先拿出13.5万元,协助村上重建了一所小学。由于工会的参与,在水泥、砖和钢材进料上严把关口,发动群众监督,节约了资金,不但使原先计划27万元的建校费用降为13.5万元,而且保证了质量,使高窑村小学成为市级各部门扶持建校中的样板工程。目前,市总工会共筹资近30万元,为扶持的贫困村建立了两所村级一流小学。三年来,市县工会参与建成的小学共有10余所。除此外,他们还投资150万元,想法设法为贫困村铺路修桥,打坝淤地,架设高压线,安装有线电视、电话等。使计划帮扶30个贫困村增加至35个,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协助政府抓亏损企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延安市各级工会深入企业调查,认真倾听职工群众意见,支持改制企业开好职代会,保证企业改制平稳过渡。延安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延安汽车运输公司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在市总工会的支持和指导下,改制的方案、开展多种经营等重大事项都经职代会通过,改制得到了大多数职工拥护,改制工作进展顺利,7月8日已正式挂牌成立。在企业改制和扭亏中,工会总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既维护好企业的利益,也设法维护职工的利益,取得了企业和职工的信任。目前,延安市各级工会协助政府抓了14个亏损企业的治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工业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年来,市县两级工会还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狠抓了苹果、烤烟、仁用杏、大棚菜果等15项主导产业,使个个产业走上了自我发展之路。按照每个会员植树5棵的要求,三年来全市会员义务植树380余万株,同时还争取了“中华女职工世纪林”和“陕西职工世纪林”工程,总投资627万元,植树面积10860亩、种草10000亩,为革命圣地延安的山川秀美工程做出了特殊贡献。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