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京铁路建设总指挥部
预祝陕西省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西安南京铁路工程简介
西安南京铁路西起陕西西安,东至江苏南京,途径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及江苏五省,一期工程西安至合肥段全线长1027公里(其中含汉丹联络线72公里)。总投资240.3亿元。
西安南京铁路在陇海铁路新丰镇编组站与包西、西康、陇海线相连,向东穿越东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中原屏障,分别与焦枝、京广、京九、合九线交会,东端与京沪铁路接轨。是全国路网建设中“八纵八横”的重要骨架,贯穿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带,辐射地域10多万平方公里。
全线控制工程有七隧、二站、一桥共计十个。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境内255公里。线路穿越秦岭山脉,山高谷深,工程集中,桥隧占全线总长的45%。3000米以上的长大隧道7座,其中最长的东秦岭双线隧道长12.268公里,居全国同类隧道第三位,采用钻爆法施工。桃花铺1号隧道长7.242公里,磨沟岭隧道长6.113公里,各采用一台8.8米直径的敞开式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施工。东段700多公里路基中,膨胀土和软土地段长达640多公里,在国内新建铁路施工中尚属罕见。
西安南京铁路由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和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四院为总体设计单位。其中西安至南阳西(不含)405.198公里由一院设计,南阳西至合肥550.154公里及汉丹联络线由四院设计。1993年7月开始可行性研究,1998年2月完成初步设计,铁道部同年7月完成技术设计预审。1999年9月国家计委下发了项目建议书的审批,2000年3月国家计委下发可行性报告的批复。2000年3月完成了土建工程和施工监理的招标工作。
2000年5月28日,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正式开工。三年来,在铁道部的正确领导下,十万建设者坚持“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建设方针,瞄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确保部优,争创国优”的总体目标,全线十大控制工程和40个重点工程相继攻克;绿色通道和环保工程同步建设;六个铺架口快速推进并提前完成任务;站后和四电工程迅速展开,取得了西安南京铁路建设的一个个阶段性胜利。
截至2003年5月底,全线开累完成投资166.2亿元。完成实物分别为:路基土石方开累完成13208万立方米,占设计总量的100%;桥梁开累完成95253延长米,占设计总量的99.2%;涵洞开累完成108373横延米,占设计总量的100%;隧道开累成洞82401米,占设计总量的100%。铺轨工程安全快速推进。全线已铺轨1405公里(正线1052.8公里,站线352.2公里),占全线总铺轨长度的98%。
全线坚持环保与主体工程并重,先后投资10亿元用于沿线环境保护和绿色通道建设。根据环保及水保工程的“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方针,西南总指挥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西安南京铁路施工环保、水保工作的通知》等三个文件,使全线环保工作自工程开工就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在建设过程中,总指挥部始终坚持“三不”原则:没有环保方案的一律不准开工;环保设施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步到位的一律不予评优;环保措施不落实的一律不验工计价。
结合工程进展,同步对路基边坡喷播植草,成型一段,绿化一段。充分利用区间和站场可绿化用地,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有的施工单位还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采用挂网喷射厚层基材植被技术,进行洞口岩石及混凝土边坡绿化。西南铁路沿线的路基边坡绿化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全线建设者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积极为沿线群众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据初步统计,各施工单位先后为地方造田13520亩,建鱼塘400亩,其中仅中铁13局就利用取土场造鱼塘140亩。全线还帮助地方改造乡间小路792公里,修建永临结合的“连心桥”、“富民桥”86座,开挖堰塘215个,平整宅基地372亩。
在长大隧道施工现场修建污水处理厂,对隧道施工排出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不达标不准排放,有效地控制了对河流水质的污染。
为了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趋势,在全线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于2003年6月底全线铺通,并为确保年底验交、实现提前一年建成和开通时速80公里的目标而奋斗。
全线设计输送能力,近期西安至南阳段,客车8对,货运1900万吨;南阳至信阳段,客车13对,货运2300万吨;信阳至潢川段,客车10对,货运2000万吨;潢川至合肥段,客车10对,货运1100万吨;与汉丹联络线,客车5对,货运820万吨。远期复线建成后,客车40对,货运5000万吨以上。
西安南京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通往东南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最便捷通道。它将极大地促进东、中、西部经济圈的大融合。对中西部发展即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西安南京铁路是铁道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象工程。全体建设者将务实求效,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好先行,夺取西安南京铁路建设的最后胜利,充分展示我国新世纪国铁建设的新作为、新形象、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