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06日
头版
01

用爱托起希望

1999年2月,西安市总工会推出《西安市特困职工子女社会助学计划纲要》,将仅限于工会系统内部的“爱心助学”活动,推广到全社会,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从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到社会团体;从干部、工人、学生到部队指战员、华侨及外国友人,他们纷纷捐资助学,献出一片爱心。据了解,到今年7月底,共捐款达315余万元。捐款最多的单位是西安印钞厂,累计达47余万元。捐款最多的个人是日本友人,八旬的室田友良先生共出资4.8亿日元,一次资助特困职工子女80名(30名大学生、50名高初中生)。

西安市总工会为了用好每一笔捐款,工会干部始终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四处奔走,先后对上万名申请资助的困难职工家庭走访调查,建档立册,最终确保是受助的大中小学生共计6131名,共发放助学金281余万元,使许多面临辍学的孩子走进了学校,走上了希望之路。因此,也被广大职工称之为“城市的希望工程”。

曹正海从小失去双亲,跟着八旬奶奶生活。他去年考上省体育学院,因没钱上学,老少二人焦急万分。西安市总工会得知此事后为其资助2000元,就连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郭永平也出面联系学校,学校为孩子免除了全部学费。此外,市总工会还为他在学校和社会找到两份勤工俭学的工作,使他还可以赡养奶奶。还有许许多多像曹正海这样父母去世或下岗、或身患重病的特困职工子女的孩子,在困难援助中心的帮助下走进了学校,每一名受资助的职工孩子背后,都有着一件件不同寻常的感人的故事。

爱心救助使不少特困职工解了燃眉之急,朴实善良的困难职工又用爱心回报社会。当时的西安沣河毛纺厂要破产。职工生活很困难,受助的学生目前已近百名,也是援助中心援助最多的企业。受助的职工也以爱心回报社会,自发捐款1500元,委托工会主席送到市总工会。

爱心助学活动解了困难职工的难,暖了困难职工的心。受资助的学生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不少受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将第一个月的薪水寄到了援助中心。许蕴的母亲下岗,是单亲家庭。他上高中、大学都受到资助。毕业后,他自愿报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西藏参军,把部队第一个月的1000元薪金寄给了援助中心。张晓丽的父母是聋哑人,她从外院毕业当了教师,也将第一个月的500元工资寄给了援助中心。

爱心使更多的受助生,报效祖国,回报社会,这已成为他们对社会庄严的承诺。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