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在美国亲历“万圣节”
□文/李合
在中国,一提到“鬼”就使人不寒而栗。可是谁也没真正见过鬼。然而,在美国,我们的确见过好多“鬼”。每年的那一天,人人以“鬼”为荣,以“鬼”取乐,谁也不怕鬼,还把自己打扮成各种各样的鬼呢!
10月31日,是洋鬼节,也称为“万圣节”。每年的九月刚结束,在美国所有的大商场、学校的教室、写字楼、娱乐场所以及居民的家里,都营造一个阴森恐怖的气氛,以迎接“鬼节”的到来。许多人家把住家门口装饰上一些鬼怪、僵尸、骷髅等等,特别在乡村郊野的家庭,“万圣节”的气氛更为浓郁,庭园里摆放着成群与真人大小的妖魔鬼怪,有些人家甚至把门铃的响声改成厉鬼的叫声,每一次门铃响,屋里就发出一阵凄厉的哭号声。我们虽是唯物主义者,但此情此景,却令人毛骨悚然。
南瓜是“鬼节”的应景物。10月刚好是南瓜丰收的季节,不知道是商人为了推销南瓜,抑或南瓜与鬼节有什么历史的联系,南瓜被雕刻成各种人像,鬼像,或被镂空成南瓜灯笼。家家户户都买上一二个南瓜放在家里或门口应节,故而这段时间南瓜价高而生意兴隆。“鬼节”前夕,我们曾到一个特别搭建销售南瓜的专用商场参现,那是钻石吧市的一个大广场内一角,摊位很大,有近七百平方米,地上垫着禾草,堆满了金黄色大小不同的南瓜,价钱从三五美元到十多二十美元不等。在销售场的摆设中,给人刺激恐怖、凶残与死亡的印象:这边一个布置得十分逼真的男人,手持血淋淋的屠刀;那边,一个“坟墓”埋着的死尸露出一只脚:骷髅、人骨(人工造)遍地。
去年的“鬼节”夜晚,我们在美国亲身经历,并领略了“万圣节”的趣味;太阳西沉了,黑夜降临,万“鬼”蠢动,大人装巫扮鬼到街上纵情取乐,小孩扮鬼扮魔,戴着假面具三五成群地挨家挨户去索取糖果。一时间,街上大鬼小鬼一齐出动。讨糖的孩子都背着一个大口袋,当小鬼们来到你家门口,只要你“嗨”一声,送给他们糖果,他们就礼貌地说声“谢谢”,又到别家去了。但如果你捉弄来要糖的小鬼,他们就会不客气地说:“给糖,不给就捣乱!”不过,对讨糖的小鬼,家家户户都是有求必应的。美国市郊化以后,有的父母还亲自开车送子女到居民较稠密的社区去讨糖,一两个钟头下来,小鬼们讨得一大袋糖果,而且都是蜜封口的高级糖果。因此,在鬼节前一二周各家各户都要购买大量糖果,用以打发登门讨糖的“小鬼”。近年来,高度商业化的美国,已经把让儿童吃糖、大人狂欢的“万圣节”变成越来越商业化的节日了。小孩子每年“万圣节”要穿戴不同的服装和面具去讨糖,一套应节的儿童服,便宜的二三十美元,贵的则五六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各大游乐场举办的鬼节活动。诸如“万鬼游园会”、“纳氏惊奇夜”、“鬼怪化妆舞会”、“厉鬼装扮比赛”,买门票要花二三十美元。“万圣节”的商品宣传铺天盖地,宣传手段花样繁多。据美国传媒透露,近年“万圣节”的鬼怪服装和糖果的消费,全国花掉二十五亿美元,难怪“鬼节”令商人笑逐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