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巴望的退管社会化为何进展缓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6月底提出,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单位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街道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国家实行这样的政策,应该说是减轻企业负担的继续努力”,西安某设备厂一名领导说,企业巴不得这项政策早日推行下来,离退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会给企业减轻许多负担,比如说社保事务的剥离、老职工病丧事务的操办、优抚对象的组织安置、员工档案事务的管理及文体健身活动等事情都交给社区管理,企业可以分出更多精力来进行生产经营,企业的相应组织机构也可以适当精简。
我省的退管社会化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全省目前有93.4万离退人员,截至今年6月底,已实现社会化管理41.5万人。但是真正进入社区的只有1.73万人,其它都是由企业退管组织管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管理。
据了解目前我省退管社会化工作中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我省社会化管理主体没有充分明确,我省规定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由劳动行政部门主管,但是进行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一个事业型的办事机构来主管、负责。我省一直没有确定由哪个事业单位来做这项工作。
第二是各部门的协调问题。按说,机构编制人员进社区应由当地劳动部门、人事部门解决,但退休人员进社区是垂直管理,这里面就存在协调的问题。由当地劳动人事部门配置人员,但配置较少,工作较大,还要聘用一些人员。社区逐渐把企业的负担剥离出来,比如在职职工再就业,下岗失业,事业保险金、养老金、生老病死都交社区,不让企业背太多包袱。但企业办社会已经几十年了,一下子走向社区,也不只是说说的事情。
其三是经费方面。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的这项工作启动的时候政府的投入是比较大的,即建立基层劳动保障部门,街道一级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设立一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站内聘用工作人,员(1-2个)列入政府编制。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一个工作站内的事务远远不是所聘用的工作人员(1—2个)所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在社会上招聘一些工作人员,但是招聘的这一部分工作人员的费用却没有地方来解决。相应的还有个劳动保障工作站进入社区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的费用,宣传、资料、离退休职工的活动费用、活动场地的使用经费等等,这一部分的经费都是非常欠缺的。
针对这些难题,省社保局对相关的工作开展与实施已经起草了一份实施草案。社保局在草案中提出,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要落实社会管理的客观条件,最主要的是各级部门要将退管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日程上来,这是退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保障经费来源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主观财政部门划拨一部分;二是由这些离退休职工所在的单位、企业在移交手续时一次性交纳一些费用。三是通过社会来筹集一部分。通过一些募捐活动或者是企业的赞助等的来筹集这部分经费。
但是能否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在两年内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据社保局工作人员介绍,从我省目前的工作状况来看,在两年内将我省的离退休人员全部社会化管理还是相当困难,所以还需要省市主管领导和各个部门将我省的退管工作重视起来并予以大力的支持和扶助。 ■宋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