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厂务公开聚人心
如今,“公开”成了我省企业职工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时兴词。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已有6258户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占总数6593户的94.9%,厂务公开架起了职工和企业的连心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民主化建设,下面我们就走进几家企业,看看职工们对“公开”的看法。
职工代表巡视好
西安市公交总公司修理车间有一台洗衣机,来历却不寻常。公交总公司在司(厂)务公开中建立了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去年夏季职工代表巡视时召集座谈会,有人无意中提起“洗衣难”问题,职工代表当即记录在案,在总经理支持下,不到一个礼拜,洗衣机便摆放到位,职工们高兴地说,没想到一句话落实得这么快。今年职工代表巡查中,发现一线司乘人员穿的公交制服吸汗性和透气性较差,车辆运行中又要保持着装整齐,职工有些吃不消。在广泛征求了一线职工的意见后,由工会出面,货比三家为一线职工每人买了一件纯棉T恤衫。事情虽小,留在职工心中的却是丝丝暖意。
作为司(厂)务公开的一种形式,职工代表巡视制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气象,领导的工作作风也变了。两年来,出去巡视的职工代表共收到近百条意见,都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就餐也去职工食堂和大伙一起吃份饭,基层职工觉得和领导的距离拉近了。
项目部管理公开让人心服
作为建筑企业,陕西省第三建筑公司针对企业特点,将公开的内容延伸到了工程项目管理上,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省建三公司下属的一个分公司曾在华县接了2幢楼,结果亏损了,此事公开后,职工们对原材料采购价格不合理,人员以及管理费用过高引起的亏损印象颇深,从此工程项目部的所有人都学会了精打细算。这以后,多数项目部公开了人数(包括临时工)、所有人员每月工资和补贴,再也没有人猜测领导的收入而胡乱联系。材料采购采取招标制,取得招标资格后,所销产品全部编号,公开评标。在一次电线采购招标会上,一家标价最低的供货商以为中标,结果招标小组的成员经过反复比较,发现其产品质量低劣,当即淘汰出局。效益从项目上来,工程项目部自实现人、财、物公开以来,实现了材料成本扭亏为盈。一幢原来预计要亏损的住宅工程,经基层一家分公司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努力,在材料采购、费用管理上挖潜革新,增加透明度,结算时盈余7万多元,分公司工会主席用了几个没想到表达内心的喜悦,职工代表说,项目部管理公开让人心服,更得实惠。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