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咸阳科学防洪水人员实现“零死亡”
本报讯 咸阳市超前防范,科学决策,在迎战渭河洪水过程中实现人员“零死亡”。
在甘肃天水、庆阳及我省宝鸡等地区出现强降雨后,咸阳市防汛指挥部就根据雨、水情预报,结合该市渭河防洪工程实际及可能出现的险情,迅速下发了《关于切实搞好当前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迎战渭河一号洪峰的特急通知》,市水利局随即组成七个督查组,奔赴渭河、泾河沿线督促检查防汛抗洪工作。
接到渭河可能出现超警戒流量洪水预报,咸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雨、水情发展变化,分析洪水到达的时间和流量大小,立即电话通知沿渭各县市区防汛指挥部,并立即下发《关于迎战渭河一号洪峰的几点具体要求的紧急通知》,再次提出抗御洪水的具体要求。
8月30日晚,渭河洪水流量至5340立方米/秒,咸阳城区南岸两处河堤出现危险,城区多处出现倒灌,是否迅速撤离堤外居住群众,成为当时防汛调度的关键问题。该市防汛指挥部召集有关技术人员,紧急会商水情、雨情及工程情况,果断做出严防死守、全力抢险、堤外群众不撤离的抗洪决定,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渭河洪峰顺利过境后,咸阳市防汛指挥部立即督促基层防汛办,查漏补缺,修复加固河堤,汇总信息,组织人员总结得失、认识经验不足。同时,所有防汛部门继续坚守岗位,严密监测雨情、水情,对危险堤段附近的居民敲响警钟,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