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珍爱生命
据《北京晚报》报道,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全国平均自杀率为23人/10万,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此外还有约200万自杀未遂者。看来,自杀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权是第一人权,为自然人个人所享有。应该说,放弃生命毕竟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自杀呢?这要从分析自杀原因入手。自杀总体为情绪性自杀和理智性自杀两类,理智性自杀是由于自身经过长期评价和体验,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自杀措施,这不多见。大部分自杀都是情绪型自杀,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如委屈、悔恨、内疚、羞惭、激愤、烦躁或赌气等,都属冲动型的。因此,要减少和杜绝自杀,就要让全社会都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珍爱生命,对个人来说,要重视情绪锻炼,及时排除心理障碍,保持乐观、坦然的心情。加强与人沟通交流,“把自己的幸福说给别人,自己就获得双倍的幸福,把自己的痛苦向人诉说,自己的痛苦会减轻一半。”要知道,“自杀是卑微的勇敢(黑格尔语)。”作为社会,要关爱每一个人,像加拿大,学校、社区、老年公寓乃至政府部门和公司,都聘请有社会工作者,负责及时化解其成员的心理危机,并帮助克服生活疑难。
我想,生命中尽管有不能承受之重,但都要把自己看作是社会人,在沟通、交流、关爱中化解,不能独自钻牛角尖。要知道,每个人不光为自己而活,更多的是为别人而活着,只有这样,你还有什么值得自杀呢?
(冯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