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正气铺就爱民路
——记澄合矿务局董家河煤矿党委书记郑爱民
郑爱民同志在煤炭战线上,工作奋战了三十多个春秋,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基层领导干部,拼劲不减,正气犹存,铺就一条敬业爱岗爱民的奉献之路。
1996年,郑爱民调任董矿党委书记时,正值全国煤炭行业持续困难时期,为了促使企业走出困境,他提出“一年绿、两年花、三年黄土不见天,五年把董家河煤矿建成花园式文明矿井”的奋斗目标,在他的倡议和矿党政的组织下,全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千人大会战。在拆除违章建筑时,他带领护矿队员拔掉一个又一个“钉子户”,拆除了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在建造花园的过程中,他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并亲自抡起大锤,砸开水泥地面,共修建花园、花坛40余处;在治理沟壑荒坡时,他带领采掘区队职工,用渭北地区农民搞水土保持的好方法“椽帮埝”,把矿区长年被水冲刷的沟沟岔岔充填起来,移动土方5000余方,进行了植树绿化。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园式文明矿井。
郑爱民常说:“共产党的权,是用来为群众谋利益的,不是谁家的私有财产,当官,就要想着为群众办实事,绝不能想着为自己摆阔气,耍威风,图享受。”他始终把自己置之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2002年8月,董矿的团委书记岗位空缺,好多朋友、熟人托关系说情,让子女进团委当干部。他坚持原则,亲自主持了公开竞聘,考核成绩公开公布,三榜定案。在他任职期间,全矿推行了中层干部民主评议后三位淘汰制,使企业的干部任用步入民主化、程序化的轨道。2003年2月,郑爱民担任董矿矿长职务后,采购配件、催要欠款,外单位一些人先后送钱、送物达三万余元,都被他一一严辞拒绝。郑爱民说:“该办的事,我按政策一定办理,违犯规定的事,你就是送上十万八万,我也不能办”。董家河煤矿严格执行了纪委、财务等有关部门制定的公开竞价采购制度,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办公用品、桌凳配置等采购中就为矿节约资金4万多元。
郑爱民常说,做党的基层干部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感动职工,感动群众。他先后和下岗职工龚玉秀,工残职工余继合结为帮扶对子,除了时常从自己的工资中送去100—200元钱救急之外,他还为靠打零工养家糊口的龚玉秀,买来修理自行车的工具,并安排他看管公用自行车棚,使这位下岗职工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依靠自己的劳动实现了脱贫。郑爱民的第二个帮扶对子余继合,因伤残经常住院,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后,生活非常困难,他想方设法与矿工会协商解决2000元助学金,解决了其最急迫的问题。1996年11月,职工小杨的妻子突然出现病危,他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车辆将病人送到医院。在手术室抢救的紧张时刻,他陪同小杨在手术室外等了四个多小时,直到小杨的妻子脱险后他才离开。今年5月,董矿工亡家属雍新荣的女儿突发重病,郑矿长特批2000元给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有困难找党员,我就是董家河煤矿最容易找到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郑爱民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爱民”之歌。 (韦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