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31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头版 夜总会里的下岗嫂 少男少女闹文坛 招生有陷阱 求学当谨慎 雅人八大尴尬 再就业金点子(八) 退礼

当前版:第A1版:北国周末-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头版
01

招生有陷阱 求学当谨慎

□文/赵吉林 索文梅

日前,针对当前招生的热点问题,揭示了招生中的六种骗局,并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招生有陷阱,求学当谨慎”。

一是谎称与名校联合办学。有些学校在没有取得有关部门批准下,擅自宣称与名校联合办学,以提高学校的地位和身价。实际上这些学校属于社会力量办学,教学及管理均由本校组织,学校仅仅是租用名校的场所。

二是随意设置专业及课程。有的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是随意制定的,看到什么专业热闹就设置什么专业,而其本身根本不具备开设该专业的能力,只是随意聘请教师应付了事,有的甚至压缩课程或学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以名师为幌子招生源。有的学校宣称其拥有颇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实则不然。所谓的教授等教学研队伍只是临时拼凑的,他们既不参与管理,又不直接上课,仅是挂名而已。

四是虚假夸大其办学能力。有些学校利用电视、广播、精美图片等形式,“美化”其办学条件,把简陋的校舍鼓吹为宽敞的大楼,把松散的教学吹为严格的管理,把普通的学历考试鼓吹为高等民办教育。

五是发布虚假的招生信息。有的学校鼓吹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如何雄厚,学校的知名度及所设专业如何热门,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的概率如何高,毕业生就业谋取高薪职位的比例如何大等等,但都没有真凭实据。

六是通过多种手段招揽生源。不少社会办学机构,通过不正当的招生途径,骗取生源。他们在学校门口搭台设点,游说学生。有的甚至以“回扣”为诱饵,利用在校生以“传销”的方式招揽生源。还有的学校采取先入为主的招生策略,通过多种方法取得考生的通讯地址,不管学生是否同意,直接向学生邮寄该校的录取通知书。

为防止考生误入虚假宣传陷阱,笔者提醒学生及家长,考生在求学时要注意:一是要注意考察学校是否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二是要注意察看学校招生广告是否具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文号。三是要注意咨询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四是要注意考察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不要被所谓的热门专业和“优惠条件”迷了眼。五是要提高警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旦遇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申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