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桂花树
□文/杨继斌
“八月桂花香,桂花赶集忙”,桂花飘香的季节又到了。
往年的此时我们这儿已是满街桂花香,5毛钱一束,又经济又实惠,买一把放在家中香气四溢。可今年宁陕县城的八月却没有了桂花香,只有“8·29”洪灾留下的“土”气在空中飘荡。我忽然想起乡下家门前的桂花树是不是依然在静悄悄地开放呢?我沿着被水毁的道路徒步赶往家里,一来看看年迈的父母,二来闻闻乡下的桂花。回到家中一看,父母已在别人家的房子里借居,自家房子的两端却被无情的洪水卷走,变形的正房座在与河面成90度高约8米的泥坎上摇摇欲坠,浑浊的河水仍不停地掏着房基下的老泥土,大有“此房不倒不罢休”之势。这条平时不到10米的河床现已变成近30米宽,河边的良田变沙滩,光着脚丫的村童们倒是无忧无虑地在上面追逐嬉闹。
记得修建此房时我大约8岁,是原红旗公社(后称华严乡现属汤坪镇管辖)大坪村第一家砖房,为此儿时的我感到很自豪。在搬进新居的那一年里,也不知父亲从哪儿弄来两棵桂花树苗,我现清楚地记得是父亲执锄,我扶树苗,母亲浇水将幼苗分别种植于房子的两端。父亲整日忙于农活,母亲是一偏远乡镇的计生专干也很少回家,这树也就只有我平时照顾的最多,我那时虽不懂得什么造型,但听不识字的奶奶说:“桂花树不能长得太高,以后不好折桂花”,于是我就用山上割回的青藤系上小石块,将其枝丫胡乱地向下坠着,有一次不小心将其树枝弄断,被母亲发现后狠狠地挨了几巴掌,可我还是未改“陋习”,偷偷地去坠石块,也许是歪打正着,也许乡下的生长空间大,两棵桂花树竟然长得酷似蘑菇形,宛如一对孪生姐妹,别人都说好看,为此我又得到了母亲的表扬。在此树开花的第一年我很是兴奋,金黄色的桂花与稻谷交相辉映香飘四方,使我更加关心它们,生怕路人去折花枝而把树给毁坏了(在我们这个地方有折桂花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到花开的季节我不再阻拦前来折桂花枝的人了,我还会亲自去折一些送给长辈、同学、朋友们,且有“送人桂花,手留余香”的美妙感受,因此,这一年四季长青的桂花树也就成为我家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两株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在不知不觉中已有碗口粗,现已快到而立之年的我自上班之后一直住在县城,但每年桂花开时总要回到乡下去折些桂花带走,如遇工作繁忙时父亲也不忘记为我送上几枝桂花来。
而如今,门前的桂花树随着洪水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那儿时的桂花树就成为记忆中最美的桂花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