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11日
维权之页
03

大学生打工需要保护伞

出于增加阅历、缓解经济压力等不同原因,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了勤工俭学的行列。然而,他们的权益遭到损害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新近在大学校园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打工时利益受到过损害,包括欠薪、不兑现承诺、少算工期等,不少大学生甚至加入了“讨薪族”。

与那些被拖欠薪金的民工不同,大学生们大多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但是,这并不能完全保障他们的权益不会遭到损害。劳动力市场时常出现的无序状态,使许多遭遇不公的大学生只能忍气吞声。相关法律的空缺,更将勤工俭学的“天之骄子”置于尴尬境地。根据有关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并不视为就业,因此也就不适用于《劳动法》。由于没有针对大学生打工的特定法律,一旦发生纠纷,大学生只能通过其它法律法规寻求保障,维护合法权益的难度自然加大。

现实生活中,一些公司对雇佣在校大学生打工“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成本”低,也因为大学生缺少法律“保护伞”,不受《劳动法》的保护。一些不良商家极力压低工钱,甚至有的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钱。尽管大学生并不像民工那样遭受歧视,但在打工市场上他们同样属于弱势群体。

事先确认用工单位是否有法人资格,是否有工商、税务颁发的营业执照,招工单位是否有招工权……对于勤工俭学的“书生”来说,应当保持对于这些问题的警惕性。然而,光靠维权意识显然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更加刚性的保护,需要法律这项“保护伞”。 ■沈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