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打造支撑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丹凤力推富民“千百万”工程
本报讯 “一年前我们家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去年县上实施‘千百万’工程后,我的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县上下派的包村干部包扶我家养母猪,现在我已存栏母猪30头,出售仔猪200头,收入4万余元。”武关镇南坪村李树龙激动地告诉笔者。丹凤县去年实施的这项“千百万”兴产富民工程,已成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强大“引擎”。
去年8月,丹凤县抽调县、乡两级干部1000人,进驻100个产业示范村,包抓10000户产业示范户,实施以发展“畜、药、果”为主导产业的“千百万”兴产富民工程,通过干部进驻村入户传技术、做示范、搞服务,辐射带动产业升级,力争通过三年,使全县畜、药、果产值分别达1.3亿元、1.6亿元、6200万元,培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该县在制定了产业年度发展规划和“千百万”驻村干部发展目标任务的同时,还给包抓“千百万”干部更多的优惠政策,允许干部以技术、资金等形式入股,参与收益分红,与农户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共兴产业,同谋发展。“千百万”下派干部张涛出资1万元,下湾村刘喜民以20亩土地入股,两人共同种植柴胡20亩,今年各获收入7000余元。原籍双槽乡的下岗职工陈会军,在商镇“千百万”下派干部帮扶下,从600只鸡起步,滚动发展,一次买断了原老君村鸡厂,饲养规模现在达1.5万只,年纯收入3.5万元以上。
“千百万”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全县猪、羊、禽饲养量分别达28.06万头、8.12万只、115万只,实现牧业收入8847万元,药业收入1.1亿元,林果业收入1916万元,三大主导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750元。 (刘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