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志高远
——记开拓进取的紫阳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巴山巍巍,汉水潺潺,山因水青,水依山秀,山山水水美在自然的紫阳县是安康大地上的一颗明珠,而紫阳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就座落在这颗明珠的中心。几番风雨,几度春秋。沐浴改革之风,在长期的孕育之后大放异彩。紫阳县教研工作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进展,受到了各级领导与名人志士的好评,而且先后获国家级复式教学“先进单位”,省级“先进教研室”,市级“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教研室主任蒲以安同志连续四年被省教委评为“先进通讯发行员”,荣获市委、市政府“安康地区青年先进理论工作者”,市教体育局“先进教研工作者”、“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有四名教研员分别被评为省、市、县“先进教研员”“优秀教师”。
群雁高飞头非个人领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在教育上也不例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工作途径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努力开创新世纪教科研新局面。为此教研室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是开拓教科研新局面的前提之前提。所以在新的世纪里,教研室的职能只可强化,不可削弱。各级领导更要给予高度重视。
紫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教研教改工作,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各校校长都应强化“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意识。以王建强书记、陈小鸣县长和教育体育局张守庆局长为首的各位领导善于把“科教兴国”战略目标与“教科兴教”“教研强校”策略措施巧妙结合,把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灵活应用于教育建设,做到了对教科研认识到位,政令到位,措施有力,投入倾斜,使紫阳教研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王建强书记经常和教研人员在一起商讨、调研工作,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鼓励教研人员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无论工作多么忙,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一定要和教研室同志在一起度过。陈小鸣县长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各种教育工作会议,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工作要点、工作要求。张守庆局长要是把教改教研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各校要大力支持教研室工作,反复强调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在整个教育工作评估中,确定教学教研工作要占1/4,从而确立教研工作的重要地位。教研室主任蒲以安,这位参与编写《陕西省教育史志资料录》,主编《紫阳县教育志》,执行编辑地方教材《可爱的紫阳》,撰写了有关教育方面的专题片《向愚昧宣战》、《广夏作证》、《用不屈的脊梁撑起校园一片蓝天》的教育工作者,先后在《陕西教育》、《安康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优秀论文10多篇。他对复式教学深有研究,并有专著《复式教学改革与科学管理》多篇,作为全县复式教师培训教材。领导重视是开拓教研新局面的关键,由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从而使紫阳教研教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向前挺进。
日出江花红胜火
教科研发展动力决定于全体教科研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切实可行的制度管理。教科研人员必须努力使自己融师者学者素质于一身,做到爱岗敬业,不说空话,多干实事。管理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加强队伍与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设施建设与网络建设,形成良好的教研机制和教研氛围,促进教研教改,普及教育科学。
教科研的实质是创新。创新是教科研发展的源泉。所以教研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是:吸收输出信息能力强,自信心强、进取心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较高的修养。这样才能使教科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实践性、效益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制定教研员条件,严把教研队伍进入关。所有教研员都具备相应的学历且全部业有专攻,术有专长,是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精通业务、顾全大局、作风优良、责任心强、开拓进取的教研队伍。教研室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先后制定了《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教研员职责》等管理制度。理念为:团结、负责、勤奋、创新。指导方针是:围绕教研工作规律搞教研,围绕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搞教研,围绕主管局工作大局搞教研。工作思路是:建设三个基地,突出一个特色。奋斗目标是: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教研学术化、办公现代化。发展条件是:教研为根本,成绩为关键,环境为依托,经费为保证。在加强队伍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加大了设施和网络建设。先后集资两万多元,把教研室所有的房舍改造一新,对门窗、墙壁、桌椅、设备都进行换代,环境的优化使人心情舒畅,活力倍增。可谓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塑造了人。在教研网络建设上,首先继续抓好教研组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先进教研组评选工作,力抓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建设。先后组织召开了中小学语文、数学素质教育研讨会,中心教研组成立大会和论文评选大会,成立了中心教研组织机构。由此教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每年全县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多篇。复式教学研究是紫阳县教研的一个特色,不仅有论文在国家专业期刊发表,而且有基地,有人抓,是安康市教研室复式教学基地。如今的紫阳是教育之树已根深叶茂,教育之花已艳红如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紫阳县教研室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立素质型课堂教学作为重为来抓。要求执教人员抓住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素质为主旨,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的的几个基本要素,在优化教学空间结构中狠下功夫。
为了紧抓备课源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监制了即体现教改精神又利于教学管理的教案本,并组织辅导备课法,基本解决了部分教师教学目的的不明,重难点不突出,课堂结构不优的问题,获得广大教师的交口称赞。为了进一步加快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蒲以安主任在2003年紫阳县中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第三届年会上要求教育工作者“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在2003年全县中学教育工作会上再次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新理论,运用新方法,寻找新措施,再创新佳绩”。教研室十分重视中学毕业班的复习指导,每年春夏深入部分高中毕业班听复习课,及时与代课教师共同讨论改进复习课的方法和措施,提供一些重要信息。对初中的毕业复习工作,实行全盘抓,每年用50天的时间深入初中督促毕业复习,召开各类座谈会,了解复习组织领导情况,措施方法,广泛听取毕业班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寻找策略,促进毕业复习。仅2003年上半年,教研室就主办以中教复习为内容的教研通讯十期,及时传递考试信息,提供急需资料。在教研室的组织下开展了7次仿真中考训练,保证了复习工作定向准确,内容实在,有的放矢,不走弯路。以科研为先导,提高复习工作的效率,减轻了毕业班学生学习负担、心理压力,是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成绩,紫阳教研人并不陶醉,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坚持教学管理和教研教改并重,以教学管理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优化评价功能;积极开展以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法为主的教研教改活动,用新的理念推进紫阳县教科研工作上台阶的和全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为此还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天道酬勤志高远,紫阳教研人将以其执着的信念,不懈的追求,团结奋进,精绘蓝图,挥汗谱写出新世纪教研史上精彩而动人的新篇章。其事业如这一泻千里绿如蓝的汉江水一样,生机盎然,源远流长。 本报安康记者站 张春生 杨琳 唐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