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小企业成为我国就业主渠道
据新华社电 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口中,每四人就有三人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记者从日前在武汉召开的全国促进创办小企业现场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在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1.1亿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1992年至2000年,个体、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4777万,年均净增600多万,占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四分之三。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
中小企业投资小,经营方式灵活,可满足各类人员的就业需要,是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主渠道,对解决当前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更具现实和长远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推动“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武汉市武昌区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闲置厂房改建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18个创业基地,创造就业岗位8000多个,除消化原国有企业的下岗人员外,还吸收其他下岗人员3500多人。天津市妇女创业服务中心将“孵化器”的概念引入妇女再就业与创业领域,扶助有能力的下岗失业女性创办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但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性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创办企业程序繁、门槛高、行业准入标准杂乱,创业成本过高;二是融资难仍是制约创办小企业的最大障碍;三是政府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场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服务能力弱。因此,有关部门要求各地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创业环境,推进“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