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围棋扫描
2003年即将过去,对中国棋迷来说,这是欢乐与沮丧、希望与失望并存的一年。对整个围棋界而言,2003年也是新老交替的一年——年末,中国棋院针对这一年的整体状况,提出了新的改革措施。那么,中国围棋今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周鹤洋夺冠成最大亮点
在9月7日结束的第15届亚洲杯电视快棋赛中,周鹤洋战胜日本的三村智保,夺得冠军。这是继2000年俞斌夺得LG杯后,中国棋手首次尝到世界冠军的滋味。亚洲杯电视快棋赛的冠军含金量虽然不如三星杯、春兰杯等世界大赛,但毕竟让我们尝到了世界冠军的滋味,周鹤洋的胜利还是引起了棋迷的欢呼。这是2003年中国围棋最大的收获。
孔杰、古力捧杯
6月30日,孔杰七段战胜韩国棋手宋泰坤四段,夺得第六届中韩围棋新人王对抗赛冠军。本次比赛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网络举行的正式国际比赛。8月13日,第7届中韩天元对抗赛结束,古力战胜韩国的宋泰坤五段,取得桂冠。这也是继2001年常昊在这一赛事中战胜韩国李世石三段后,中国围棋天元再次在对抗中获胜。
一项世界大赛的桂冠,两次对抗赛的胜利——这是中国围棋今年的整体收获,也是让中国棋迷感到欣慰的三个亮点。但总体上说,2003年的中国围棋依然是黯淡的,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忧患。
女子围棋滑坡
今年的第二届正官庄杯世界女子围棋大赛,中国女子围棋在垄断了30多年之后,首次无缘四强。
上世纪80年代左右出生的一批女棋手目前改行的改行、上学的上学、教棋的教棋,真正还专心下棋的已凤毛麟角,而年轻一代的棋手目前还没有真正顶上来。如何解决中国女子围棋青黄不接的现状,的确是个难题。
中国围棋缺少领袖
2003年,最让中国棋迷痛心的就是三星杯上胡耀宇和谢赫的惜败。在探讨中国围棋缘何惨败时,一向特立独行的李世石抛出了“中国围棋缺少精神领袖”的言论,引起棋界的轩然大波。聂卫平、马晓春和常昊——中国围棋的这三条龙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确实没能引领中国围棋走向辉煌。中国棋手在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方面,确实和日韩棋手存在着差距。
在经历了阵痛之后,中国棋院的改革措施出台了,针对目前中国围棋现存的一些问题,棋院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
通过网络的方式将比赛逐渐向所有棋手开放。这对没机会参加大赛的年轻棋手来说,确实是一个利好消息;优先考虑重量级国际大赛,保证棋手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比赛。在今年的三星杯上,胡耀宇和谢赫由于赛程原因疲于奔命导致双双出局,这种情况以后应该不再出现;职位竞聘上岗;聘请马晓春为国少队教练。马晓春目前状态下滑,但经验和资历少有人可及,让他执掌国少队的教鞭,的确是一步好棋;不再拖欠棋手的国际大赛奖金。
对中国棋院的这五项措施,棋界部分人士认为,这些举措就是为了能在明年拿回一两个重量级的世界冠军,以带动中国围棋走出低谷。
(曹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