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25日

陕西工人报体坛纵横 国内体坛十大花边新闻 风雨中的玫瑰 踢球还要读书 花滑十大美人陈露排名榜首 九载长路写风流

当前版:第A4版:体坛纵横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体坛纵横
04

九载长路写风流

——记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中铁一局三公司副总经理杨发克

谁会想到,一位年仅34岁,参加工作还不到10年的青年技术人员,竟参与和主持了6项国家重点工程施工,其中荣膺国家银质奖的大秦铁路大里营转体斜拉桥和秦沈铁路准高速客运专线、重庆轻轨大坪地下车站三项尚属国内首创工程;总结出的施工论文有四项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两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杰出青年、优秀知识分子,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等殊荣,去年又获陕西省青年岗位标兵称号,走出了一条闪光的足迹。他就是中铁一局三公司最年轻的副总经理华福项目经理杨发克。

志存高远不畏难

人们对于苦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害怕和逃避吃苦,对于志存高远的人却乐于吃苦,杨发克就是一位勇于吃苦的人。

1994年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时,成绩出众的杨发克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要求到生产一线锻炼。在他心目中,学工程的人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增长才干,这一选择便注定了一生吃苦将与之相伴而行。也许是上天垂青这位痴心事业的年轻人,或许是有意磨练他的意志,初来乍到单位没几天,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领导就委派杨发克到山海关负责价值两千多万元的顶进桥施工。工地上就他一个准实习技术员,连个测量工也没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杨发克把此重任做为书本理论同施工实践结合的绝好机会,工人两班倒,他则一直泡在工地上,不懂就向工人师傅请教,或者晚上挑灯夜战查资料。功夫不负苦心人。杨发克凭着虚心好学和锲而不舍的劲头,同职工们一道完成了在局内屈指可数的大型框构顶进工程。初出茅庐便一鸣惊人,不但让众人刮目相看而且,引起领导的注视,做为一颗好苗子进行培养。从此,组织上便有意将他安排在苦难险重的工程上摔打。天随人愿。这倒成全了杨发克的夙愿。从大秦铁路秦皇岛西疏解国内首座集钢性索、槽型梁转体法施工于一体的斜拉桥,到转战秦沈铁路国内首条准高速客运专线,杨发克更是屡有建树,多有收获。调往公司施工技术科任副科长后,他依然自找苦吃初衷不改,多次深入承建的国内最小间距超浅埋的招宝山公路隧道和国内海拔最高的青海大坂山公路隧道工地,特别是为了检测出桥梁承载力的准确数据,顶着六月天还下雪的恶劣气候,在大坂山工地一呆就是两月多时间。

天道酬勤。由于杨发克乐于吃苦,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在高难度的桥梁、隧道、路基施工中摸索总结出一套宝贵经验,不但成为施工技术方面独当一面的人才,也从普通技术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所以,当2001年底大坪车站工程施工一再受挫,举步维艰之际,公司领导把希望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定格在了杨发克身上。当时,许多好心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车站是建在地下隧道之内,隧道为双层倒置结构,开挖高度达20米,宽27.2米,且有三座侧洞交错其中,最大的通风洞宽达20米,地上更有市邮电大楼和林立的建筑,被专家称为“亚洲第一跨”。他为了企业在重庆树立良好的形象,乃至打开西南建筑市场的大门,面对殷切期望,面对千钧重担,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担,决心带领职工背水一战,向企业和重庆人民交出一份优质高效的满意答卷。

严细管理增效益

万事开头难。上任伊始,杨发克便面临严峻考验,工程艰巨自不待说,项目部连同此前施工的马家堡隧道已累计亏损近500万元,而压价中标的大坪车站工程又是被集团公司和公司判定的亏损项目,更可怕的是队伍士气低落,军无斗志。经理部地处闹市区且居住分散,有人便早上睡懒觉不起床,甚至违反劳动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从整章建制入手,完善和建立起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上班点名制,推行以岗定责、岗效结合分配办法。接着便大刀阔斧的裁减冗员,财务同办公室合并,试验、物资、机械由一人兼任;对外协队伍变管理为服务,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尽管外协队伍有各种背景关系,由于杨发克不吃请卡要,不无理刁难,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并坚定了只有靠增加生产来赚取利润的决心。为了改变居住分散不便于管理的状况,他顶着夏季火炉般的高热,跑遍工地附近的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一家部队的家属院,不但解决了居住分散的难题,而且还每年省出2万多元的房租费。此后,他便下茬立势整顿纪律。

杨经理抓管理“不拣软柿子捏”或“杀鸡给猴看”,敢于碰硬,更拿自己的人开刀。一次,他的妻子余丽早晨点名迟到了2分钟,他毫不留情当众宣布罚款50元。还有一次,办公室派余丽上街买东西,由于品种多,加之货比三家,耽误了下午按点上班时间,这事偏巧又让杨发克撞见,认为余丽知错不改,不问青红皂白又要罚款。虽经办公室主任讲明原委,并提出这样处罚不妥后,他仍坚持让余丽写出检讨,贴在公开栏才算过关。无端的受到处分,余丽自然满腹委屈。事后,杨发克语重心长地向妻子检讨说,这并不是我无情,做为项目经理,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家人,还怎么去管理别人。其实,余丽又何尝不清楚丈夫对他自己则更严。做为年轻的项目经理,他处处吃苦在前,率先垂范,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班子成员主动跟班作业,做到工人三班倒,班班有领导、办公在现场,解决在一线,而且不要夜班补助和加班费。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职工们从新经理身上看到了希望,增添了力量,很快产值从过去月三十多万元跃升到七八十万元,直到后来的月产值一百多万元,职工收入也随之翻了一番。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谋取效益的最大化。面对低价中标工程,如何取得理想的经营效果?杨发克在施工生产走上正轨后,便把处处精打细算当家,锱铢必较理财,作为管理目标之一,倾心实施。推行电话持卡使用,业务招待内外有别,取得了少花钱办大事的效果。做为第一管理者,杨发克更把千方百计处理好对外关系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想法设法搞好同业主、设计、监理之间的关系,主动交流思想,联络感情,虚心请教,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涉及企业利益问题上,则坚持有理有节原则,该争取的分文不让。大坪车站是一座集宽大高于一体的工程,为保证安全和质量,灌注拱部砼购置的台车费用甲方不予批报,理由是费用包括在砼单价之中。按说,象这类情况业主坚持不批也无可厚非。杨发克毫不气馁,三番五次找业主交涉,不厌其烦据理力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耐心细致不懈努力,终于为企业讨回了一百多万元的资金……

一份耕耘,便有一份收获。杨发克带领职工顽强拼搏、创新管理结出硕果。大坪车站工程不但实现了安全优质目标,创出洞内特别是交岔结合处都没有渗漏水国内地下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而且使原本亏损项目最终盈余近两百万元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称赞,成为屹立在重庆轻轨工程一座光彩夺目的丰碑!

科技创新攀高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更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深谙此理的杨发克从走出校门那天起,便把立志攀登科技高峰作为终生追求。有幸参加中国铁路首座转体斜拉桥建设中,他把主持这项科技含量高、质量标准高、施工工艺新的工程施工作为极好的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在铺设连接新旧桥的道岔梁时,铺架开始后,工人三班倒,他却两天两夜盯在工地指挥。当道岔梁一次准确就位后,由于神经高度集中,加之连续72小时没有合眼,杨发克一下昏倒过去,被抬进医院抢救。毫不夸张地说,大秦铁路西疏解大里营特大桥荣膺国家银质奖,其中就有杨发克一份功劳。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杨发克铭记教诲,在科技创新路上愈战愈勇,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准的事敢于担风险,更勇于向常规挑战。转战国家首条高速客运专线秦沈铁路施工后,他作为项目总工程师把软土路基改良试验和施工列为攻关目标,针对当地粉粘土压实密度等达不到设计要求标准的状况,查资料、做实验,从中分析粉粘土质的弱点和缺陷,大胆提出掺入中粗砂改良土质的设想。经过反复对比试验,终于找出了最优配合比例。这种运用物理性质改良土壤结构取得成功后,不但打破了过去只有掺入粉煤灰化学改良的唯一途径,为软土改良创新了思路;而且经工管中心鉴定后在全局管段内推广使用,改变了原设计从几十里外采买片石填塞路基的办法,节约出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接着,他又在一座公路立交桥铺架钢混结合连续梁上大胆进行拖拉工艺创新,具体方法是在路基上拼装好梁体,桥墩上设置滚轴,运用千斤顶拖拉就位,这种安装办法减少了摩擦力、精确度高,此项创新成果填补了局内一项空白,又捧回了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福公路是中铁一局打入重庆公路建筑市场的创牌子工程。三公司中标承建的E标段瓦窑湾双孔并行隧道开挖最小间距不到2米,最浅埋深也不足2米,且石质破碎,偏压严重;路基则高填深挖,最大填高26米,最大挖深达30米,在全国也属为数不多的艰巨工程。杨发克坚定不移将技术创新作为攻关克隘的重要手段。涵渠设计为预制拱顶,不仅费用大,而且吊装难,还隐埋不安全因素,他反复筛选提出改为张贴拱底铁皮模型现浇工艺,经设计和监理部门同意实施后,缩短了工期,节约了费用,质量内实外美,赢得了业主的赞扬。10月初,当隧道掘进遇到断层徘徊不前时,杨发克白天忙工作,晚上又跟班研究爆破效果,一连几天都是凌晨4点以后才回去休息,终于总结出一套最佳掘进方案和用药参数,安全顺利度过了断层带,创出了单口独头掘进216.5米三公司隧道施工最高记录,被载入史册。

杨发克不仅勇于创新,而且善于总结。他认为总结是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阶梯,更是推广应用造福社会的需要。几年间,他先后总结撰写了《大秦铁路大里营转体斜拉桥施工总结》、国内最小间距超浅埋的《招宝山公路隧道施工总结》等多篇论文,不但为以后指导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有6篇获中铁一局和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以人为本促发展

作为一名有远大抱负的管理者,在杨发克眼里,不但要干出一流工程,更要造就一批人才,建设一支文明之师。因而,他始终恪守以人为本宗旨,注意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他不但放手分权让副手工作,更注意交流沟通思想。按他的理论说,正职主动亲近副职叫团结,反之则成为巴结。他这种做法受益非浅,领导之间团结和谐,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同时,以民管大会和部务公开为载体,定期公布管理、分配等职工关心的事项,并虚心征求意见和建议。他公开表态,请职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合理和能办到的事他一定采纳,放手让职工当家作主。平时,更是把关心职工生活做为重要职责。重庆夏季酷热难熬,进入华福工地后,他首先挤兑资金给每个职工宿舍配备了电扇,为技术室和会议室安装了空调,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等设备,给职工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技术室的同志晚上加班,他多次买食品送到大家手中,仅夏天给职工买的西瓜就有300多斤。采写这篇文章时,意外挖到了杨发克一件鲜为人知的善举。那是今年8月,杨发克无意间在《重庆青年报》上看到一位叫廖江鸿的学子高考中榜无钱上学的消息。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因为他求学时也曾遭遇过同样的困苦。所以,尽管他经济并不宽裕,却挤出近2万元资助家在农村姐姐和妹妹的小孩上学,以报答他们供自己上学做出的奉献和牺牲。同样,素昧平生廖江鸿的事竟让他食不甘味,夜难成眠,毫不犹豫地拿出1000元钱以吴明的名义寄给采写这件事的记者彭林涛,让转交廖江鸿同学,并附言“希望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高尚的人”的寄语。

生产经营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而投标揽活则是“龙头”。手中无活,生产经营便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今年上半年,由于受“非典”影响和其它原因,三公司经营开发连连失利,屡投不中,上下心急如焚。杨发克决心靠创出的良好业绩和个人努力再度敲开重庆建筑市场之门。他四面出击联络感情,追踪信息,开拓市场。在轻轨三号线龙头寺隧道投标时,关山重重极不顺利,甚至连公司两位巨头都失去了信心,杨发克硬是凭借卓越的外交才能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将此项500万元的工程收入囊中。此后,他又全身心投入追踪九龙坡区投资修建的华福公路改建项目。经过20多天的激烈角逐和艰苦工作,终于在有隧道局等五家强手竞争中脱颖而出,再次喜中E标段价值4934万元工程。有人说,杨发克在重庆缚住了龙头寺和九龙坡两条龙,终于为三公司敲开了投标揽活之门。此话虽为戏言,但此后公司经营开发屡投屡中,迅速攀升达10亿元之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手中有了工程,怎样干好进入重庆公路建筑市场这一“窗口”工程?做为一名年轻领导者,杨发克不以手中有权放纵自己,反而更加苦其心志,事事处处用行动做表率。6月下旬中标后,重庆地区已进入高温季节,他带领三名先遣队员到工地后,顶着近40度的酷热平整场地,抢修便道,一连7天摸爬滚打在工地,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啃方便面。变更设计图纸抵达后,他又急不可待的带领技术人员进行交桩复测,仅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全段的复平接桩工作,为早日开工抢出了时间。这些天,杨发克常常在工地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晚上也没睡过囫囵觉,人一下瘦了十多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杨发克带领下,华福项目部成为一只团结战斗的集体,生产经营芝麻开花节节高:甲方7月下旬图纸到位和开始征地,项目部8月便形成生产能力;瓦窑湾隧道9月10日开工,到12月5日左线隧道贯通只用了85天时间,创出公司前无先例的快速掘进记录,前来工地视察和祝贺的重庆市委副书记滕久明,九龙坡区委书记郑宏等领导对中铁一局华福项目部快速优质施工十分满意,称赞他们为全线树立了样板!

“过去,无论怎样的辉煌,都已是过去时。明天,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努力。不敢有半点懈怠。”杨发克如是说。他信心百倍,意气风发,决心带领职工在重庆市场上,奋力拼搏,再创辉煌……

吴明 筱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