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29日
综合新闻
02

对青工技术素质下降的再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职工的技术水平将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但从总体来看,近年来许多企业的青工技术水平却呈下降趋势,这是一个迫在眉睫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青工技术素质的现状

与前几年相比,青工技术素质出现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是整体水平“滑坡”严重。突出表现为“三多一少”,即:不愿学技术的人数增多:由于技术水平低,干不了或干不好的产品增多;由于技术原因的质量事故增多:生产中年轻的能工巧匠很少。调查中曾发现,某车间青工技术水平差,不能单独上岗,一名老技工不得不同时操作三台机床干活。

二是两级分化现象加剧。由于目前企业尚未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青年立足岗位学习技术,青工学技术很大程度靠自觉,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是,少数对学技术的重要性认识较高的青工刻苦努力钻研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技术骨干,有些甚至和同工种老师傅比也毫不逊色。另一方面是,多数青工“随大流”,技术水平提高缓慢。

三是基础理论水平低。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包括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然而,许多青工只注重后者而忽视前者,认为只要能干活、能多挣工时就行。认识不到基础理论水平的高低,对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的促进和制约作用。这样,干简单零件还可以,一旦遇到高精尖产品,就显得力不从心。

青工技术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社会上缺乏完善的成才环境,是青工技术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青年人思想活跃,世界观尚未成熟,价值观易于改变,受社会各方面影响较大。五六十年代的“车钳铣、没法比”,如今变成了“车钳铣,没人理”,产业工人的收入和地位相对下降,使青年工人失去了职业荣誉感,工作、学习缺乏动力。同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着青工的思想,一些不需多少技术就可以获得高薪的职业诱惑着企业青工,使他们不安心本职工作,也不愿意学岗位技术;一些技术素质较好的青工“尖子”,原本安心工作,但看到那些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发”了起来,也经不住诱惑,纷纷“下海”或“跳槽”而去。

部分单位领导对青工学技术重视不够,工作中存在短期行为。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年来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任务繁重,使得有些基层领导整天忙于生产而忽视了青工学技术,以致于使一些激励青工学技术的措施和政策未得到很好落实,青工技术培训的时间、人员和物质无法得到保证,加之怕影响生产周期,怕出质量事故,不愿把技术性强的工作交给青工,从而使青工失去了许多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企业内部督促青工岗位成才的环境有待完善。近年来企业内部不断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但促进职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政策措施却不能到位,技术水平高低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每年花很大力气开展的技术比武或考评所产生的“青工状元”、“技术能手”技师等,由于奖励不足也没有多少荣誉感。“上岗靠竞争,竞争凭技能”的风气没有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树立起来。

青工技术素质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兴衰的大事,各级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要以对企业未来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对待和认识这项工作。在抓好生产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想方设法抓好青工学技术:把企业内部改革与青工技术水平提高挂起钩来;对青年技术骨干,要大胆使用发挥其作用,并给予相应奖励或待遇,以此带动广大青工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姚红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