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今天
□文/陈明杰
第一张贺年明信片悄无声息地飞到我的办公桌上,猛地让人一愣:咦,新年到啦?
年年元旦,总是身处严寒,心却早已向往春天了。
新年微笑着大步而来,时间又画完一个句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全新的天地,像运动员齐刷刷站在起跑线上,每个人机会均等,只待午夜钟声似发令枪般响起,看谁抢先占有明日。
如握一只空杯,潇洒地将往事挥去,不必叹大江东去往事如烟人比黄花瘦,我是我自己。来日方长来日亦无多,就看如何对待。我深知光阴易逝,于是不敢轻易挥霍时间。
中华民族历来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雄健进取精神,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要从珍惜每一天作起。充分有效地用好每一天,才可能计月计年,乃至一生无怨无悔。
中国的先哲们强调珍惜寸阴、分阴,一寸光阴不可轻,把充分利用时间,视为提升生存价值的基础和起点。人生价值实现程度取决于精心和有效地耕耘时间这块肥田沃土,力求写出人生的精彩。
时间是一维的,不可再生。时间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提供无限机遇。不同的耕耘,不同的收获。一维的时间既大度宽厚,又无情偏私。赫胥黎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时间是每个人的忠诚奴仆,是主人的镜子。莎士比亚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有一次,陪一位浙江客商到街上办
点事,只见暖暖的冬阳下,
这里一桌麻将,那里一桌扑克,“演员”全神投入,“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还有一些人则齐刷刷地站在门口晒太阳、侃大山。那位浙江商人感慨地说:“还是你们这里的人日子过得闲啊,我们那里的人总好像有做不完的事,哪有这份闲工夫!”
浙江客商一语道破了我们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对时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我们身边有些人似乎对工作、对生活缺乏应有的激情了。他们觉得,年龄不大也不小了,职位升迁也无望了,于是每天朝九晚五的,一张报纸一杯茶,加上玩几盘电脑游戏,间或喝两壶小酒,大半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他们认为,什么小康不小康的,国家发达了,自然不会忘记自己,得过且过吧。这种懒惰保守的思想像迷雾一样笼罩着这些人,束缚着这些人前进的步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懒惰意味着贫穷,保守意味着落后。古人曾总结人生有“三可惜”,即“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三可惜”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或有事也最多用半天时间应付了事,那他另外的“半日”就算白白闲掉了。如果一个人成天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无动于衷,仅凭以前学过的“半桶水”应付日新月异的工作,虚掷光阴而不觉可惜,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面临“此身一败”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创新,为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不断学习进取。
时间就是生命,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厚度和质量却相差悬殊,有霄壤之别。生命厚度与质量取决于对每一天的使用。
要紧紧盯住今天。李大钊说:“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明日,未来,都不可靠:“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等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牢记“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刻骨铭心的教训。比利时一《老年》杂志对60岁老年人做调查:“你最后悔的是什么?”在回答中发现,最多最大的悔恨是“年轻时努力不够”,占调查者的72%。他们为自己年轻时浪费时间,追悔莫及,但是,已经无可挽回,难以补救了。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们当珍惜宝贵的时间,珍惜今天,让生命在每一天都能燃放出瑰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