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14日
头版
01

一树独先天下春

——记延安市总工会主席米文毅

本报记者 刘公望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998年,米文毅被调任延安市总工会主席,消息传开,关心他的人都跑来问:“县长当得好好的,干嘛当什么工会主席,犯啥错了不是?”当时,延安市工会工作正处低谷:机关管理混乱不堪,干部职工思想涣散,各级党政机关没有工会组织,部分工会组织有名无实。

面对“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米文毅没有退却,他立即下基层调研,通过一个半月的摸底,米文毅弄清了延安市工会工作滞后的关键所在,搅活一盘散沙的局面的工作思路渐次清晰。

恰在此时,在米文毅身边发生了一件小事。他在甘泉县陪同客人吃饭时,餐厅老板为他代买了10斤豆腐,并把豆腐钱与餐费计在一起。他知道后,及时将自己买豆腐的18元钱交回了单位。有人说,这算不了什么大问题,但他却说,小事往往是大事的根子,今天如果我占了10斤豆腐的便宜,明天别人就可能会占10斤肉的便宜。干好工作靠队伍,领好队伍靠班子,带好班子靠“班长”。而作为“班长”,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以此事为契机,延安市总工会迅速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了工作、学习、廉政、考勤、文档、财务、接待、购物、小车管理等15项制度,民主办会,建立机关政务公开新机制。

比如来客接待,以前没有明确规定,来了客人,机关陪的人比较多,一年招待费支出竟达18万元。招待费制度出台后,对来客接待的标准及陪人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可订制度容易,难的是如何执行。有一次,一名副主席和四名科长陪客超过规定人数,米主席知道后,立即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分清责任,当场罚款314元。他说:“制度定在前面,无论谁在后面违反了,都得一样处罚,制度管人就是让人心服口服”。

经过整顿,延安市总机关面貌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精神振奋。连续三年被评为“五星级文明单位”,连续四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先进。

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歉处,常存好心

整顿机关作风,体现了米文毅工作中刚性的一面,而他上任后关心职工、为其排忧解难,则尽显柔心弱骨。刚调回延安,他一家四口借住在别人不到15平方米、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一位副主席看到他的实际困难,多次与延安市委办公室联系,给米主席解决了一套住房。可他想到的却是另一位副主席家距单位较远,其爱人在医院工作,夜班回家不便,就主动将这套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房子让给了这位同志。这件事至今在延安市总被传为美谈,也从点滴小事上增强了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安居才会乐业,可长期以来,延安市总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将心比心,米文毅很快将集资建房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多次开会专题研究,并积极与延安市房改部门联系协商,终使广大职工多年来的夙愿变成现实。有同志说,就凭这一点,工作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多年来,延安市总没有提拔过一名干部,有的人在工会机关工作了10多年甚至20多年,仍然当干事,感到没奔头。米主席就主动和干部逐人谈话,征求他们“愿干什么,能干什么”。在摸清每个干部实际情况后,他一次提拔了七名科级干部,又推荐提拔一名副主席。此举当时在延安市委大院乃至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议论和闲言碎语。可这一果断举措,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有部门无领导,有岗位无干部的现象,使干部的工作能力和职务相适应,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