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2月23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收藏友谊 奴才语录 悲凉的“机窃预报” 图片新闻 风情各异的植树习俗 读帖 春季养生新主张 图片新闻 春暖花开放风筝 青春期如何使乳房健美 掰瓣靓丽带回家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春暖花开放风筝

□文/高潮

人类最早的航天器械雏型——风筝产生于中国。早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他以鸢为形,用木削成,因太重不易放飞。他的学生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以窥宋城……”第一次用于军事侦察。相传楚汉之争时,张良以大风筝载童子吹箫,项羽八千子弟兵散去,即第一次把音乐楚调带上天空。汉立后功臣韩信遭谗,有人劝他谋反,他动心后曾在王府放风筝于皇宫上空,以观动静占测距离,第一次把风筝用科学测绘。隋唐后竹鸢被纸鸢取代,质轻飞的更高。五代时刺史李邺给纸鸢头上装竹笛,“风吹竹哨,声似筝鸣”。故得名风筝。随后,纸鸢也成了人见人爱的体育娱乐工具。

每当春暖花开,大人小孩便一起走向户外,去放飞闷了一冬的思绪。清人高鼎《村居》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便是写照。小孩放风筝,大人争相看。像宋人范成大诗句,“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金人完颜允恭写风筝,“山长水阔无寻处,声在乱云碧空中。”人们仰头寻观,活动了全身筋骨。《续博物志》载,放风筝“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呼出郁气,多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有利健康。

明人徐渭曾制风鸢图25幅,还作诗记录制作过程。“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曹雪芹著《南鹞北鸢考工记》把扎风筝的技巧尽载其中。“比翼双飞燕,同命相依依,雄羽映青彩,雌衣照紫晕;相期白首约,互证月心誓;展眉喜兴发,顾盼神采奕。”讲的是比翼双燕风筝的骨架位置与彩绘色调,依此做出来才形象逼真。

风筝之所以能高飞,完全借助空气流动力学原理,唐元稹诗:“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无毛的“鸟”照样高飞,不论天阴天晴,早晚昼夜,只要清风徐来,就可出户活动。陆游《观村童戏溪上》“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这是雨后傍晚放风筝。唐高骈的《风筝》诗写的黑夜放风筝,看不见影能听见声,“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夜听筝鸣也是享受。所以只要有风,春放秋放均可。宋寇准《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这就把放风筝的时限推到极致,要不,到如今全球各地一年四季都办风筝节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