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冷漠是对群众利益的无情损害
浙江省海宁火灾40人被烧死,起因固然是封建迷信。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干部的冷漠很有关系。2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发生大火的那座“草庙”,实际上不过是一个草棚,面积有60平方米,距离乡党委、政府大院也不过三五百米之遥,为什么恰恰成为当地干部的工作盲区?面对省政府负责同志和记者的责问。乡村两级干部的回答如出一辙:“没看到”、“不知道”。这种冷漠对群众利益带来的损害,让人触目惊心。
是应该“没看到”、“不知道”吗?当然不是。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的生命财产,首先就维系在安全二字上。一个当干部的人,能不懂得这个常识性道理?何况时下正值干燥季节,密云灯会刚刚发生那么严重的死伤事故,对于大规模的村民集聚活动,作为一个镇村领导干部,能够视而不见吗?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防患于未然,一旦灾难发生,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应急调控和处置能力呢?这些年发生的严重事故还少吗?每每发生一起严重事故,几乎都要发一通文件,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安全工作大检查。可是往往前面文件刚刚发下去,安全大检查刚刚才开始,后面的事故又发生了。事实上,这个安全问题之所以循环发生,成为时下的新闻热点,很有一点积重难返的因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各种事故一直在人们身边发生着,关于安全问题的呼声可算不绝于耳。只不过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有些政府官员并没有真正投入自己的注意力罢了。于是有的地方多少还有一点例行公事式的防范,有的地方连这种遮人耳目的表面文章都没有。这种冷漠,也就相当尖锐地凸现在人们面前。
发生火灾的“草庙”乡村两级干部说自己“没看到”、“不知道”,可能说的是实话。他们恐怕真的不清楚这座“草庙”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当然就更不可能预料到会发生如此灾难。这件事使人清楚地看到一些地方近年来蔓延的漠视民利之风。请人们不要过多地责备那几位基层干部,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是真的“没看到”、“不知道”。真正可恨的,是这种漠视民利的作风。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竟然“没看到”、“不知道”呢?就是这种漠视民利的作风。冷漠必然带来工作上的“盲视症”。就说这个“草庙”吧,究竟是什么人搭盖这座“草庙”?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老人对这座“草庙”迷恋不已?如果不发生大火,“草庙”是不是还会继续香火兴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在一些人眼里,实在远远比不上自己创造政绩来得重要,甚至也比不上自己吃饭开会重要。
冷漠是一种无形的毒气,也是一种无情的杀手。是对群众利益的无情损害。(王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