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成于自新 败于自腐
一位领导在民主生活会上感慨地说:一个敢于自新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超越自我的人。这句话,蕴藏着一种精神和力量,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所谓“自新”,就是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战胜自我,不断提高抵御风险、拒腐防变的本领。人们不会忘记,自七十年代末以来,我们党颁布的反腐规定、廉政条例,以数十万字计。党中央三令五申,不外乎要求领导干部遵纪守法,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但许多利令智昏者,在一次次忠告和警告声中走上不归之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犯错误、受处分,主要是由于自身要求不严,自我监督意识淡化,以致于在金钱物质、酒绿灯红考验面前败下阵来,栽了跟头。看看胡长青、成克杰、王怀忠、李嘉廷等腐败分子的腐败轨迹,不难发现: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自我原谅使自己成为金钱、美色的奴隶,继而一步步陷入自腐的深渊。相反,“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结果就大不同。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那样就是时时以“万事民为先”来警示和鞭策自己,充实改造自己,堪称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典范,受到人民群众的称颂。
时下,有的朋友“眼里看得破,肚中忍不过”,认为现在社会上都这样,把吃点、喝点、拿点视为生活小节,甚至把个人的一些不良嗜好看作是“有个性、不得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种“自我鉴定”中打了败仗,不仅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而且与人与己都不利,有的甚至殃及整个班子和单位的建设。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思想蜕变,行为出轨,往往是在“自我鉴定”上打开缺口的。实践证明,只有自新,才能防干扰、治顽疾,于被动之时赢得主动,才不会被“香气糖弹”击中。一个连自己都管不了自己,时时需要别人“拉袖子”,又不善“充电”自新的人,必定在自我满足、自我消沉中放纵自己,失去理想、迷失方向,甚至自暴自弃,自腐消亡。
自新贵在不断改造自己的品行。古人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假如手有微垢,则当视见心尘。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方面要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联系实际打牢思想理论根基,坚定政治信仰。做到自觉解剖思想,常反省、常自新,在经常解剖自我中升华思想境界,完善政治品行。以“日日弹尘,天天洗脸”的精神清理思想,认真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另一方面要努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自觉处理和把握好关系与原则、亲情与政策的关系,坚持原则大于关系,政策大于私情,真理大于面子,违反政策和原则的事坚决不办。现实生活中,只要多一些“自新意识”,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名利得失,绝不让不健康的东西从自己的身上打开缺口,做到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就能不断地修正失误、改正缺点,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一个人最大的弱点就是难以战胜自己。”自新蕴含着一种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没有自新的意识和力量,就难以把握住自己,就会滑向自腐的王国。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政党、一个班子、一个人也如此。
(姚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