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树
口文/丹影
树在故乡人的心目中是极为神圣的生灵,凡树龄高的不论什么树要受到人们的祭祀。每到初一或者十五这两天,全村人便三五成群地来到村前的那棵大树下,以燃鞭炮的形式来祭拜。
追溯祭树风俗,是在很早以前。传说村子里有一名年轻后生不听老人劝说,总是打村前那棵古橡树的主意。那年夏季的一天中午,后生在锄地时,被如火似的骄阳烤得实在受不了。便来到那棵三四抱粗的大橡树下乘凉。这时他发现橡树上有几枝干枯的树枝,是很好的柴禾,就爬到树上用锄头去劈。结果他刚要抡起锄头,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却变成了黑云密布。他开始倒不在意,可过了一会儿电闪雷鸣,眼看就有一场大暴雨来临。于是年轻后生急忙准备下树,回家避雨,就在这时,一声沉闷的炸雷在他头顶响起,他吓得双腿一软,就从树上掉下来不省人事。等雨住天晴家人把他从树下背回家,他便成了一名废人,再也没有站起来。从此以后,村里不管大人和小娃,都对古树充满了神圣的感觉,没有人再敢动过古树,还经常来树下祭祀,以求全村人的安泰,祭树之风俗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我的故乡位于大山深处,人穷不说,就连四面山上也是一片荒芜,所以故乡人只要偶而发现一棵树,都视为命根子来加以保护,祭树也便成了故乡人最朴素的感情寄托。
父亲从不相信神鬼之说,可他对祭树之事却从不马虎。为了保护好村前那棵大橡树,每到初一、十五这两天,他便早早地来到树下祭祀,并在树枝上扎上许多红绸布条,布条迎风飘扬,古树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棵大树像母亲一样,用她枝上的橡子繁衍满山的幼树。在生活极为困难时期,这些橡子曾是村里人贴补家用的口粮,只是生活好转以后,人们才不再食用橡子,才使村前村后的绿树成荫。听父亲说,曾有人想出大价钱购买这棵大橡树,可父亲同他的伙伴们怎能舍得。后来有人企图以反封建迷信为由,欲砍伐那棵古树,而父亲同乡亲们又冒乍命危险硬是把树保护下来。就是在大炼钢铁的“大跃进年代”,邻村的树都被砍光了,而我村的树还好生生地长着,特别是那棵恩泽全村人的大橡树,更是安然无恙,由它所繁衍的绿色生命已成了故乡人的绿色希望。
日月更替,沧海桑田。而今的故乡,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呈现着一派生机与活力,老一辈人一个个早已故去。祭树的风俗仍在延续着,可它不再含有神灵的成份,而是后人对古人爱树护树美德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