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11日
体坛纵横
04

扣机遇脉搏 拓发展空间

——陇县国有八渡林场发展二、三产业略记

陇县国有八渡林场位于关山林区,始建于1964年,经营总面积24.39万亩,其中有林地20.5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9%,现有职工113名。多年来,在场长朱文魁的带领下,全厂职工鼓足干劲,紧抓时代机遇,全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岗位,妥善的安置了富余人员,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企业分流人员再就业树立了榜样。

1999年,多次荣获市、县政府表彰,长期担任林业系统基层领导的朱文魁走马上任,担起了八渡林场场长的重任,上任初,他即面临着180万元的债务,140万元的基建外欠款,还有40多万元的农林特产税,不仅如此,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和按照天然林管护的有关规定,全场只能设立36个管护岗位,而64名职工随之成了富余人员的困难局面,这样,不仅六十多名职工生存下去的经济来源被切断,而且他们将去向那里,林场今后又要怎样发展?这都成了朱文魁的心头大事。

面对严重经济危困和职工队伍的复杂心态,场党支部、场委会一班人组织党员、干部和班组长认真学习理解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林业政策,先解决一班人的思想观念问题,然后针对职工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次召开职工大会,学习国家林业方针政策和“天保工程”的有关规定,分析林场当前状况,重点帮助干部、职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同时,发动职工,集思广益,认真讨论林场今后发展二、三产业的思路和目标。

经场职代会认真分析,归纳出加大天然林管护力度,把管护责任落到实处,并切实加强对700亩经济林和3200亩油松种子园母树林的科学管理,促其早日达产见效,为绿化大西北植树造林提供优质良种;充分发挥林区优势,利用林区资源积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积极争取工程项目和国家投资,充分发挥职工监控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育苗、造林、抚育等工程施工,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安置富余人员。促使职工走出林区在县城发展服务业和其他产业,拓宽就业门路的思路和工作目标。

为了落实好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场领导班子先后派员赴山东、合阳、汉中、宝鸡等地考察学习食用菌培植,野禽驯养技术,率先在全市林业系统办起了第一个养殖场,进行食用菌栽培和七彩山鸡的驯养繁殖工作,安置分流职工10人,并为场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养殖业开展以后,不仅减轻了场里的负担,使场子走出了困境,还清了债务保证了职工工资,而且,通过公共积累,使得每年收入可达到400多万元。

为了寻求新的投资少、见效快、能养人又能创利润的好项目,场领导亲自带领人走宝鸡,进西安,去外地考察项目,利用以往林场结余资金,一次性自筹资金30万元,在县城占地8.9亩办起了陇州兴林公司,开展停车场、汽车修理,房屋出租等业务,并积极采取招商引资、租赁承包等形式开展商贸经营。投资八万余元和北京特丽洁纯净水厂联营,办起了陇州兴林公司特丽洁纯净水厂,并大力开展广告宣传,注重产品质量,公司经理和职工不顾天热楼高,随叫随送,热情服务,送水千家万户,现在兴林公司纯净水厂已发展用户600多户,并承揽了关山草原、秋菊山庄等旅游景点的全部供水任务,搞活了内部机制,并从总收入中提取5%作为发展基金。

2001年,八渡林场在县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在县城征地2.53亩,以楼抵债53万元,自筹57万元,创办了陇州林茂综合贸易部,经营营业门店九间,客房部42间,停车场1600平方米,内设餐厅、澡堂,集吃、住、洗为一体,积极开展服务面,分流安置职工15人,减轻了林场的负担,并使林场走出了低谷,拓宽了门路。

诸多辛劳的付出,搞活了林场的经济发展,为广大职工带来了利益,朱文魁也因此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为林业人的骄傲,在2002年和2003年,他代表八渡林场在市、省国有林业产业现场会上作了“艰苦创业发展二、三产业,积极稳妥分流富余人员”经验交流报告,2003年,他也光荣的被评为林业系统劳动模范。相信在这样一位心系职工的好场长的带领下,八渡林场的二、三产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更多的启示。昌新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