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党义”你在哪儿
蓝田姑娘贾巧艳寻找好心人
本报讯 蓝田姑娘贾巧艳为寻不到“党义”在犯愁。这位不足20岁的姑娘心急地说:“‘党义’,你在哪里?”
事情是这样的:贾巧艳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贾清民生前是蓝田县一位很有名气的“土记者”,其为人厚道、老实,在村子里口碑极好。为写稿,家里的日子过烂了,田地撂荒了,终在2001年10月倒在采访路上。因贾清民的家境和精神,让人们震惊,使人们感动,于是“党义”出现了。
2002年1月8日,贾巧艳收到了第一张100元的汇款单,落款处署名为“党义”。这之后,每月都有一张以“党义”的名字寄出的50元汇款单寄到贾巧艳的手中。到现在,已有27张,1350元。在采访时,贾巧艳对笔者说,“党义”是谁她还是个谜,也许是一个班组?或许是某个集体?她又肯定地说:“看样子是一个人,这字迹同出一手啊!”
“党义”,以共产党的名义……,贾巧艳仍在猜测着,大家也在传颂着“党义”的高尚风格。 (陈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