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蔡伦墓
散文 文/蒋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小的院落,两旁矗立的是乐楼与钟楼,灰色的砖墙上挂满了蔡伦生前的简介牌。我这才知道这个伟人的生平——蔡伦是东汉桂阳郡人,在明帝刘庄永平末年进京城洛阳宫廷内当宦官,后由于不堪受辱自杀身亡。而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植物纤维造纸术。
跨出这小屋的门,我隐约能看到蔡伦的墓地了,但是我还不想这么快就走进他,我想还是多看看别的地方,让我在最后的时候再靠近他,或许我能听到、感到躺在地下的他的气息。
院内一左一右的种了两棵古柏树,微微倾斜着它的枝杆,灰色的树皮上丝丝缕缕的仿佛刻满了历史,带着岁月的风霜它直冲向上,我需仰起头颅方能看到它的枝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将院内映照得明暗有致。
再穿过一座展厅我来到了蔡侯祠的门前,和所有记忆中的古庙一样,祠门前有两只小石狮子,个头不大,看起来年头也久了,已不大生动,但却很悠闲;楼梁顶上雕满了花鸟鱼虫,颜色鲜亮,透着生气。穿过这个祠门,眼前一片宽阔,我一眼就看到蔡伦墓就在我前方约50米左右的地方。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落,院内种满了翠竹、古柏。这季节它们生长得格外茂盛,忽然在这悠静之时传出了鸟儿的啁啾声,风儿摆过时,我能听到竹林发出的美妙乐声,院内散落地种着当地人喜欢的菊花、芍药花……由于阳光的摇摆,它们的颜色也飘忽不定起来,或淡红、或深红,或淡绿、或深绿,把墓地幻化成了一幅匪夷所思的美景。
左侧是一片棕树林,叶茂枝长,芭蕉树肥大的叶子也凑趣似的伸展着,这里的柏树就更多了,棵棵粗壮、高大,地上摆满了各式的盆景、花木,郁郁葱葱的。
顺着略有潮湿的灰色砖路,我徐徐走向前,就来到了蔡伦的墓前,其墓坐北向南长30米,宽17米、高7米,整个墓地约占20平亩。墓地上种满了绿色的草坪,黑底的墓碑上镌刻着“蔡伦之墓”的字样,墓的两侧留有八九米宽的小路。沿着小路将墓的四周打量一番,小路近20米长,灰黄的砖路虽有粘意却不能阻挡我前行的脚步。墓后有一个大大的池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明月池。池中长满了浮萍,仿佛这有水的地方就有了灵气。我就像个天外的来者一样随性地和它做着或长或短的对话,周遭的树木杂草坦然地反射着,闪烁出不定的天光,阳光不时地穿透这墓地的角角落落,便静谧着却又不寂廖着。
暗想,蔡伦在近两千年以后还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长眠不知有何感想,也许他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纷争的地方,有阳光的照耀,有树木的陪伴,有鸟儿的歌唱,有风儿的缭绕,即便是安静的亦或偶尔是凄凉的,可他依然会在坟冢中有爱有恨。
夕阳下,云朵托着落日,我告别了这位老人。但愿你永不寂寞,在这人杰地灵的地方安息长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