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货缺价涨农民怨 肥压价跌厂家愁
我省化肥市场出现怪圈
最近有朋友打电话,说农村化肥价格暴涨,货源紧俏,为解其中缘由,记者专门前往厂家调查,看到的却是门前冷落,厂方为积压的化肥无法出手而发愁。
化肥市场何以出现买卖两头发愁的局面呢?
据省城调队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份全省化肥出厂价格平均上涨17.6%,氯化铵上涨23%,液态氨上涨19.2%,尿素上涨17.4%。
今年化肥之所以会出现上涨,与化肥成本增加直接相关,油、煤、电的涨价是根本原因。
为了稳定化肥价格,不让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给农民的优惠被涨价因素所吞噬,陕西省采取了包括规定化肥出厂价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大型氮肥企业生产的尿素中准出厂价每顿1400元,可在10%的幅度内浮动。化肥零售价仍实行市场调节,当化肥零售价出现不合理大幅上涨时,物价部门将对重要化肥品种规定最高零售价。
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市场营销部经济师李宝祥分析认为,造成目前化肥市场两难的原因与国家的限价有关。他说以渭化为例,他们出厂的尿素价格根本达不到每吨1540元的最高限价,虽然企业报价在每吨1450元以上,但实际交易都在1400元左右。他们规定1000吨以上出厂价是1370元,1000吨以下1380元,依然卖不出去,库里有3万吨的库存。虽然近期化肥涨价让农民难以承受,但化肥企业依然是微利经营,近期煤、天然气、电、化工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仅从化肥企业着手调控价格,难以奏效,应从源头解决。
李宝祥说,问题出在经销商身上。国家限价政策出台以后,化肥市场价格一度很高,尿素1470—1480元/吨,因涨幅太大,市场出现有价无市,价格就不断下挫。面对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经销商根本不敢大批量进货。经销商的利润率在10—20%,风险极大如履薄冰,稍有闪失,就要亏本,因此经销商只少量进货,店里只存三五吨货,即使价格下降,也不至亏本太大。这就造成了市场短货,化肥紧张的假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局部地区出现化肥价格暴涨。
化肥市场价格的调控,中间商其实发挥着蓄水池的作用。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