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话“吼”秦腔
·田玉成·
1998年陕西春节晚会中,有个节目叫“吼秦腔”。我们陕西的秦腔,确实以“吼”著称,以“吼”为荣。舞台上的净角演员,多是以“吼得凶”而博彩成名。
我是个秦腔迷。只要今晚有《秦之声》,儿孙们就自动退避三舍,把电视遥控板交给我了。我从小就爱看秦腔、爱哼秦腔。无论在田间锄草,在沟里打柴,总爱吼几句包公戏。我生来是一副破锣嗓子,“挣破头”也“吼”不上去。但是,我对能“吼”得山摇地动的演员,也曾崇拜得五体投地。
后来,由农村到了城市,周围的人来至五湖四海,加之,经常出差,接触到了更多的外地人。每当和他们谈起秦腔,人家总是笑着说“听不惯”,主要是说“秦腔吼得凶哟!”其实,人家对秦腔的很多剧目的剧情和演员的演技,也很赞赏。只是觉得净角演员“吼得吓人、刺耳,听着难受”。净角一“吼”,就把人吼“净”了,所以人称“唱净”。就连本地很多年轻人,不喜爱秦腔,主要也是对这个“吼”不能接受。电视剧《西安虎家》中,一伙人还把“秦腔”和“驴叫唤”、“猫叫春”、“刷锯”并列为“四大难听”。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肯定也听到了不少人对秦腔吼声的怨言。所以,在《九州戏苑》节目中曾解释说:“站在了黄土高原之上,对秦腔那发自丹田的吼声,就不难理解了”。我觉得,这种解释也很勉强。
我们陕西人,多视秦腔的“吼”为特长、为精华。认为“不吼就没了秦腔味儿”。对“吼”情有独钟,赞美有佳,喜“吼”之情根深蒂固。一直对“贬吼”之声反感、置若罔闻。依我看,正是这种墨守陈规的观念,影响了秦腔的改革和发展。
有人说:看秦腔有“三怕”:“一怕把演员累坏了;二怕把观众吓坏了;三怕把戏台震坏了”,都是对“吼”而言的。吼,妨碍了秦腔听众群的扩展,既累演员,又吵听众,只能表现声大,无艺术性可言。我们又何必祖祖辈辈,迷恋这“狂吼”、“暴吼”,“挣破头”的唱法呢!